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粮食供应不通畅 社会运行将面临困难

发布时间:2013-01-27

   中国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26日表示,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必须重视粮食和其它重要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如果没有农业的更快增长,不要说支撑城镇化,就算是保持社会的正常运行都会面临较大的困难。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也是不断增长。虽然去年中国粮食产量已经实现“九连增”,但从实际情况看,仍然是明显赶不上社会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速度。

   中国2012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791亿斤(58,955万吨),实现“九连增”,在九年时间里累计增产3,177亿斤。但与此同时,去年中国进口粮食也首次突破7,000万吨,达到7,233万吨,其中包括1,398万吨谷物及谷物粉和5,838万吨大豆,同比分别增长156。7%和11。2%。此外,去年还进口845万吨食用植物油,同比增加28。7%。去年中国粮食实际进口量占到国内需求量的12%左右,应当引起重视。

   陈锡文称:“城镇化阶段食品需求会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是人口增长在继续,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后的必然结果。这其中尤其是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之后,饮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这中间对农产品有多大的增长应该有足够的估计。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城镇化不发生停滞和逆转,就一定要有比较稳定的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稳定的供给,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农产品的供给。”

   中国过去“摊大饼式”的城市化进程,实际是靠大量的投资投入和大量的土地投入“堆砌”出来,效率低下且容易滋生房地产泡沫、激化社会矛盾等问题。很多农民进了城,却拿不到市民身份,更享受不到医疗、教育等社会福利保障。新一轮的城镇化势必将更加注重"质量",不仅是要让农民进城,还要以产业转移为依托,确保农民进城后能找到稳定的工作并享有市民待遇,真正做到“安居乐业”。

   虽然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但质量并不高,若以户籍城镇化率衡量还不到35%,这意味着其中有约16%的差距。也就是说,有2亿人进了城,却没有成为城里人,这是未来城镇化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

   陈锡文认为,如何让农民工真正变成"城里人"至少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农民工进城之后住房问题怎么解决,二是必须解决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三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出席同一会议的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亦指出,新型城镇化主要是大城市化要转为小城市化,城市化根本的东西是要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岗位,让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一定要让多数人在家门口就业,不能让多数人离乡背井,现在城市化炒得很热,希望不要成为第二轮推动房地产泡沫化的阵地。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行业信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