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过去十年我国粮食价格上涨趋势明显

发布时间:2013-01-09

   2001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我国国内粮食价格整体呈趋势性上涨。以吉林为代表的玉米价格累计上涨117.9%,年均上涨7.3%;以河南为代表的普通小麦价格累计上涨101.5%,年均上涨6.6%;以江西为代表的籼米价格累计上涨138.5%,年均上涨8.2%;以黑龙江为代表的国产大豆价格累计上涨127.3%,年均上涨7.8%。

  考察影响国内粮食价格变动,我们发现主要因素在于:

  1.消费刚性增长、产量波动性提高、总量供需矛盾时现。2001年到2011年间,我国小麦、玉米和稻谷三种谷物累计增长1.16亿吨,同期消费量累计增长1.18亿吨,其间有6年为产不足需年份,需要通过库存调剂缺口。

  2.养殖饲料业发展导致饲料粮供给偏紧形成结构性矛盾。我国居民的饮食消费结构正在并还将发生改变。即从过去的以满足居民直接口粮消费向满足猪牛羊等动物饲料粮消费、间接满足居民消费转变。在2001~2011年间,我国的人均口粮消费量基本稳定,但猪肉消费量增长了20%,禽蛋增长21%,禽肉增长37%,牛奶增长223%。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2011年,我国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谷物总共用于饲料生产的数量已经占产量的30%,相比2001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同期食用口粮占比从65%降至53%。2011年我国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谷物产量51183万吨,其中用于饲料生产的数量为15518万吨,相比2001年的用量为10372万吨。

  3.玉米深加工产能与加工量快速扩张形成结构性矛盾。2003年以来,玉米深加工产能和实际加工量扩张过快,增幅超过玉米产量增长水平。已对国内玉米供需关系和价格形成了重要影响,并间接影响到小麦等其他品种。

  4.消费升级导致优质粮市场需求增加形成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国内优质小麦的供给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以及东北地区所生产的粳稻不能满足全国市场需求。由于作物产量既受到种子等人为物料的限制,也受到光温水等自然资源的限制,因此未来国内优质粮食作物的增长潜力虽然有,但短期大幅增长的难度大。

  5.金融资本开始进入粮食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甚至扭曲了原有的供需关系与价格走势。国际上金融资本进入粮食领域的数量大,在国内更多地表现为海外热钱进入后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波动受国际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与现货价差的波动增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资本尤其是海外热钱进入后的影响。(摘选自国家发展银行文章)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行业信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