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大米”实验血样被爆“去向不明”
美国塔夫茨大学一科研机构于2008年在湖南一所小学进行过转基因大米(黄金大米)人体实验的消息被披露后,在海内外掀起轩然大波。
尽管该消息所涉的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湖南省疾控中心等多个机构均表示未进行“黄金大米”人体实验,然而,从美方大学的回应以及本报记者对于江口小学生被抽血后血液去向不明等调查来看,事情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贺秋华一直没把四年前的“营养餐”与眼下的“黄金大米”实验联系起来,直到9月12日下午,当他从一名村民那里得知,孩子在2008年吃的“营养餐”与“黄金大米”有关后,心一下子悬了起来。“我还以为什么营养的食物,谁知道他们是在做实验啊!”痛悔万分的贺秋华说。
在衡南县江口镇沈眼塘村,除了贺秋华的孩子当年吃过,还有4个孩子。如今,这些孩子的家长都处在忐忑不安的等待中。“我们主要有三个要求,一是立即找最好的医院给孩子做全面体检,看看有什么问题没有;二是给孩子购买终身保险,以免有后遗症……”一位家长说。
8月31日,美国塔夫茨大学被爆出在中国湖南一所小学进行转基因大米(黄金大米)的人体实验后,旋即这所小学被确认是衡南县江口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江口小学)。尽管此事所涉及的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湖南省疾控中心等多个机构和科研人员,还都先后表示未进行“黄金大米”的转基因人体实验,然而,在标榜以“道德的最高标准”来进行学术研究的美国塔夫茨大学声明,确认江口小学部分学生参与了“黄金大米”转基因人体实验之后,让看上去似乎并不复杂的真相竟忽然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2012年9月10日,中国疾控中心在初步调查后发布声明称,涉事的荫士安研究员,因“在接受调查时前后说法不一致”,已被停止工作,接受调查。
家长承认在“意向书”上签字但不知是实验
“现在想,还是自己太贪小便宜了……”章玲玲说,女儿当年上二年级,平时在家不好好吃饭,挑食,因而就想着“营养餐”是学校里搞的,或许孩子能多吃一些,故而第一次开家长会时,就在“意向书”上签了字。
江口镇位于衡南县东南部,距县城32公里,是一个总人口只有5.6万人的偏僻小镇。江口小学,坐落在镇街的北端。自从“黄金大米”一事爆出后,住在江口小学附近的章玲玲便非常后悔当年让孩子吃了免费“营养餐”。
章玲玲的爱人是一位修理工,在当时选择是否让孩子吃“营养餐”一事上,曾坚决反对,认为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但没有能说服妻子的证据,所以后来便没再过问。“现在想,还是自己太贪小便宜了……”章玲玲说,女儿当年上二年级,平时挑食,就想着“营养餐”是学校搞的,或许孩子能多吃一些,故而第一次开家长会时,就在“意向书”上签了字。尽管时过四年,章玲玲很多细节都已记不太清楚,但大致的经过还能记起。她说,在签“意向书”前几天,女儿就被抽了一次血,后来开家长会时,在场的省疾控中心干部称这次吃“营养餐”一共只选择了四个班的72个孩子,年龄都在6—8岁之间,而搞免费“营养餐”的目的是提高维生素A的转化效率,如果同意,就在“意向书”上签字。
章玲玲说,出于信任,自己并没有细看便在“意向书”上签了字。而常年跑摩的的贺秋华则称自己虽没去参加家长会,签字倒是有些印象,“我儿子把"意向书"拿来让我签,说同学们都签了……我就签了,也没看清上面写的什么……”
江口镇是衡南县一个典型的“留守”小镇,许多人常年在外地打工。那次参会,很多也都是孩子的爷爷签的。按说这样的“意向书”家长也该保留一份,可是事实上,很多人都“觉着没什么用”,给弄丢了。
关于这份“意向书”的内容,家长也都很模糊。有些家长称,“意向书”上写的是维生素A的转化效率,有的家长则坚称是“螺旋藻转化维生素A的效率”,众说不一。
“开会的时候,那个荫士安也在,还有当地的几个干部,一个人的老婆说,这次在当地"吃营养餐",是专门给孩子补充维生素A的,是好不容易才争取过来的,别的地方吃不到"。”
免费的“营养餐”吃了不到一个月就结束了。随后,组织者还开了一次家长会,由于认为家长和孩子们“很配合”,随即给每位参食“营养餐”的孩子发了新书包、铅笔、文具盒以及《唐诗三百首》。
“营养餐”规定多厨师称“从未见过黄金大米”
一位吃过“营养餐”的学生说,吃饭的时候,桌子都是对摆着,孩子共分三个组,每个人都有编号。三餐不仅不限量,而且在场的工作人员还鼓励多吃,但“每多吃的,每次都要先称一下”。
一些家长回忆,当时组织这次“营养餐”的疾控中心干部称,孩子们在学校吃一日三餐,回家就不要再吃什么了,尤其不能吃空心菜和黄瓜,否则“就没用了”。有家长说,好像不能吃的还有胡萝卜。
据称,所有孩子都分了组,早饭是早7时半到八时,有米粉、包子、饺子等;午餐是12时到12时半,有空心菜、黄瓜、紫菜汤、菠菜汤;晚饭是下午5时左右,吃的与午饭差不多。然而与家长所说的“三餐”不同,负责实施此次“营养餐”行动的湖南省疾控中心胡余明日前对媒体称,学生只进“早餐和中餐”。
孩子们用“营养餐”的地点在江口小学教学楼后面的礼堂。礼堂连着厨房,通常学校的重大活动都在这里举行。9月13日下午,本报记者看到,礼堂大门紧锁,里面的课桌横七竖八摆着,而食堂的门也锁着。据一位吃过“营养餐”的学生说,吃饭的时候,桌子都是对摆着,孩子共分三个组,每个人都有编号。三餐不仅不限量,而且在场的工作人员还鼓励多吃,但“每多吃的,每次都要先称一下”。
江口小学实行学生在校吃食堂的制度,每名学生每学期的餐费在500元左右。对于用餐情况,胡余明对媒体表示,除了蔬菜,学生们吃的内容完全相同,目的是“通过让学生们食用胡萝卜素含量不同的蔬菜,来测量维生素A在学生体内的吸收情况”。
日前,本报记者找到了贺秋华孩子当年的班主任卢老师,虽然她和学校许多孩子的家长一样,也让自己的孩子吃了“营养餐”,却不愿在这件事上回答任何问题。她称,当时只负责“给学生编号”,其余的都不清楚。
“黄金大米”事件被披露后,很多家长都在回忆孩子当时吃没吃过这种黄颜色的大米。就这一问题,衡南县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伍剑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课题所用的米、油、调味品由县疾控中心在衡阳市步步高超市采购;肉类、禽、蛋等生鲜食品则由学校在江口镇当地采购。而吃的大米是湖南省金健米业(600127,股吧)的“桃花香米”,并非“黄金大米”。然而,对于中方的说法,有媒体披露,在美方论文“血清样本分析图表”一节中,明确注明了食用“黄金大米”的学生为男孩12人,女孩11人,甚至还详细写出“黄金大米”的制作、储藏以及带来中国的详细过程。
那么,在这次吃“营养餐”过程中,到底孩子们有没有吃“黄金大米”?9月12日下午,得知学校当年给做“营养餐”的厨师贺丰林表示从没见到过什么“黄金大米”,就这件事“不想说什么”。
“我孩子一共吃了三个星期的"营养餐",除去周末,实际只吃了15天。开始吃了没几天,孩子就发烧了,扁桃体发炎,后来挂了吊瓶输液,我去问他们(工作人员)还能不能吃,他们说"没事的"。
虽然没有见过孩子吃“黄金大米”,可章玲玲还是怀疑孩子吃的东西有些不同寻常。“空心菜什么的我看没什么问题,就是那个菠菜汤,好像跟当地的菠菜不一样。”章玲玲说,尽管自己没有把握确认孩子吃的菠菜与当地菠菜有何不同,但依然存在异样的感觉,她说,自从吃过“营养餐”后,孩子的抵抗力差,稍微受点儿凉就感冒,发烧,扁桃体发炎。“我孩子一共吃了三个星期的"营养餐",除去周末,实际只吃了15天。开始吃了没几天,孩子就发烧了,扁桃体发炎,后来挂了吊瓶输液,我去问他们(工作人员)还能不能吃,他们说"没事的"。
而这些还不是让她最闹心的。从第一次家长会前的第一次抽血,到“营养餐”结束后的最后一次抽血,章玲玲的孩子前后一共被抽了5次血,“隔几天就抽一次,每次都抽这么多”章玲玲叉开拇指和食指比画说。
“学校当时并未解释为何抽血,只说是要给学生定期体检”。很多家长证实,每次抽完血后,每个学生会得到一个苹果和一盒牛奶。虽然前后抽了这么多次血,但没有一位家长知道抽血过后的情况,更没有谁看到过化验单。
但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并不清楚抽血的具体情况。由于有家长认出给孩子们抽血的都是江口镇卫生院的护士,本报记者遂前往求证。在当地卫生院,工作人员称书记和院长都开会去了,故未能找到。当班的谢孝玲护士证实,2008年时,她的确参与过给吃“营养餐”的孩子们抽血,“每次3—5毫升,一般只抽3毫升,多的就是5毫升。”而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护士则称,当时卫生院一共有8名护士参加了抽血,每次去两名,都是休假中的护士,去了光管抽血,抽完就走。
从护士口中本报记者了解到,那次抽血工作是衡阳市疾控中心领导直接下来找的院领导,所以领导派的任务,即使正在休假中,护士们还是去了。不过,与正常医护工作不同的是,在江口小学抽血的时候,护士不带任何东西,所有器械现场都有,至于抽的血去了哪里,谁都不清楚。
本报记者随即前往衡阳市疾控中心了解情况,据该中心办公室主任李慧玲(音)称,江口镇卫生院在江口小学给小学生抽血一事,该中心并不知情。而江口小学所进行的“营养餐”一事,承担项目的单位是湖南省疾控中心,执行单位是衡南县疾控中心,该中心既未参与,也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