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频频涨价 疯狂原料助阵涨幅
发布时间:2012-07-27
今年4月份,鲁花上调了花生油的价格,而金龙鱼也对旗下花生油和菜籽油的价格上调了8%,福临门同样将花生油价格上调了8%。时隔三个月,食用油企业再度引来发改委“约谈”,最直接的原因同样是最近市面上多个花生油品牌价格频繁变动。金龙鱼从本月初已经下发调价通知,对旗下花生油产品平均调价8%,预计本月底零售终端会完成该价格体系的调整。中粮福临门花生油经销商价格调整于7月中旬开始。7月中上旬,鲁花再对旗下花生油的价格进行上调,调整幅度约7%,但暂未反映到终端渠道。与4月1日相比,7月23日,纯花生油全国日均价涨幅已经超过10.0%.目前纯花生油价格大幅高于往年同期。7月23日,全国纯花生油价格较2011年同期上涨近20.0%,较2010年同期上涨近40%.
对食用油生产企业而言,“约谈”在近几年,特别是在高通胀的2010年和2011年,已然成为家常便饭。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根据国家审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CPI指数从年初的4.5%稳步下跌至6月的2.2%,这意味着通胀的压力已经有所放缓,何以发改委在此时仍要约谈食用油企业。今年C PI有所回落,如果这个指标下半年回升,对国家下半年经济整体调整不利。作为民生产品的食用油,如果其价格维稳,对C PI指标的稳定有帮助。国家或是出于稳定物价,利于下半年出更多政策刺激经济的考虑而约谈食用油企业的。
发改委有着稳定“油瓶子”的美好初衷,然而企业有着强烈涨价的冲动。今年以来花生、大豆等原料价格的节节攀升严重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是造就这组矛盾体的主要原因。去年年初,花生仁的价格处于8400元/吨的低位,然后逐步回升,2011年8、9月花生仁价格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约13500元/吨。此后花生油价格一路下跌,一度回落至今年年初的11900元/吨,目前价格为12616元/吨,比今年年初上涨10%.发改委“约谈”大棒之下,此前在4月和7月集体涨价的食用油企业的态度突然变得十分谨慎。下半年价格走势不好说,得看下半年原料的价格走势。
生油生产企业一桶花生油的成本较低位时增加了超过20元。上游花生米今年普遍减产,今年下半年原料价格估计难以回调,再加上人工成本、包装、运输成本都在涨,下半年业界都看涨。下半年花生原料价格只会看涨不会看跌,但对上涨的幅度表示不好预测。毕竟需求量、产量等不确定因素太多观察7月以来由花生油企业发起的这波食用油涨价潮,其距离发改委约谈仅有三个月。企业上调食用油价格是客观因素造成的,食用油价格上涨是必然趋势,约谈并不能阻止食用油涨价的势头,国家可以给企业定向销售国储大豆等方式弥补企业成本上涨的压力。
在此价格敏感时期,企业显然不愿过多提及价格问题。虽然同样是面临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影响,但大豆油所面临的压力要明显比花生油更大。进入6月下旬,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加剧了今年大豆减产的预期。目前,世界三大大豆出口国阿根廷、巴西和美国均受到了极端天气的影响,大豆供应能力下降已是既定事实。据美国农业部最新发布的7月份月度供需报告预测,美豆产量为30 .5亿蒲式耳,较上月减少1.55亿蒲式耳。“今年年初美国大豆市场大豆的价格仅为1100美分/蒲式耳,但现在的价格飙升到1600美分/蒲式耳。”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浙商期货首席油脂分析师朱金明透露,此价格处于历史最高位。这对依靠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大豆油生产企业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
国内大豆油原料90%来自美国与南美的巴西与阿根廷,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格目前为4679元/吨,去年年底的价格为3757元/吨,涨幅高达25%.毛豆油精炼成大豆油之后价格比较稳定,因此并不能保证精炼环节企业能做到多大的利润提升。从进口大豆原料到终端食用油销售,出现一定亏损已经是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压榨亏损,不压榨则失去终端市场。目前豆粕的价格处于高位,食用油企业可以通过豆粕来弥补一部分大豆油的亏损,如果下半年豆粕这波上涨行情回落,大豆油有需要通过价格补充亏损的可能性。
对食用油生产企业而言,“约谈”在近几年,特别是在高通胀的2010年和2011年,已然成为家常便饭。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根据国家审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CPI指数从年初的4.5%稳步下跌至6月的2.2%,这意味着通胀的压力已经有所放缓,何以发改委在此时仍要约谈食用油企业。今年C PI有所回落,如果这个指标下半年回升,对国家下半年经济整体调整不利。作为民生产品的食用油,如果其价格维稳,对C PI指标的稳定有帮助。国家或是出于稳定物价,利于下半年出更多政策刺激经济的考虑而约谈食用油企业的。
发改委有着稳定“油瓶子”的美好初衷,然而企业有着强烈涨价的冲动。今年以来花生、大豆等原料价格的节节攀升严重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是造就这组矛盾体的主要原因。去年年初,花生仁的价格处于8400元/吨的低位,然后逐步回升,2011年8、9月花生仁价格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约13500元/吨。此后花生油价格一路下跌,一度回落至今年年初的11900元/吨,目前价格为12616元/吨,比今年年初上涨10%.发改委“约谈”大棒之下,此前在4月和7月集体涨价的食用油企业的态度突然变得十分谨慎。下半年价格走势不好说,得看下半年原料的价格走势。
生油生产企业一桶花生油的成本较低位时增加了超过20元。上游花生米今年普遍减产,今年下半年原料价格估计难以回调,再加上人工成本、包装、运输成本都在涨,下半年业界都看涨。下半年花生原料价格只会看涨不会看跌,但对上涨的幅度表示不好预测。毕竟需求量、产量等不确定因素太多观察7月以来由花生油企业发起的这波食用油涨价潮,其距离发改委约谈仅有三个月。企业上调食用油价格是客观因素造成的,食用油价格上涨是必然趋势,约谈并不能阻止食用油涨价的势头,国家可以给企业定向销售国储大豆等方式弥补企业成本上涨的压力。
在此价格敏感时期,企业显然不愿过多提及价格问题。虽然同样是面临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影响,但大豆油所面临的压力要明显比花生油更大。进入6月下旬,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加剧了今年大豆减产的预期。目前,世界三大大豆出口国阿根廷、巴西和美国均受到了极端天气的影响,大豆供应能力下降已是既定事实。据美国农业部最新发布的7月份月度供需报告预测,美豆产量为30 .5亿蒲式耳,较上月减少1.55亿蒲式耳。“今年年初美国大豆市场大豆的价格仅为1100美分/蒲式耳,但现在的价格飙升到1600美分/蒲式耳。”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浙商期货首席油脂分析师朱金明透露,此价格处于历史最高位。这对依靠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大豆油生产企业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
国内大豆油原料90%来自美国与南美的巴西与阿根廷,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格目前为4679元/吨,去年年底的价格为3757元/吨,涨幅高达25%.毛豆油精炼成大豆油之后价格比较稳定,因此并不能保证精炼环节企业能做到多大的利润提升。从进口大豆原料到终端食用油销售,出现一定亏损已经是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压榨亏损,不压榨则失去终端市场。目前豆粕的价格处于高位,食用油企业可以通过豆粕来弥补一部分大豆油的亏损,如果下半年豆粕这波上涨行情回落,大豆油有需要通过价格补充亏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