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天气因素渐被透支 豆类震荡将反复出现

发布时间:2012-07-13

    周一,在工业品集体下跌的情况下,豆类期货强势上涨。其中大豆主力1301合约涨停,收于4765元/吨,单日增仓17.6万手;豆粕延续此前的涨势,主力1301合约收报3752元/吨,大涨3.45%,再创新高。然而,豆类行情在周三“风云突变”。豆粕主力合约上午一度要触及涨停板,随后大幅跳水,最后收于3721元/吨,下跌13元/吨,持仓量骤减15.5万手。芝加哥大豆期价也从高位回落。周三盘面上几个合约明显减仓,半个小时从高位减下来20多万手,显示资金获利出逃。现在这一波上涨行情是基本面支撑加上资金的对搏带来的,单纯因为基本面不会出现如此急剧的变化。
  
    豆类价格大起大落的背后,是巨量资金的暗流涌动。布瑞克农业咨询公司资讯经理林国发说,豆粕7月份开始加快上涨速度,持仓不断增大。北京中期的报告称,4月份开始,大连豆粕的成交量、持仓量均已超过200万手,即便在之后的回调过程中,资金量能仍保持在150万手以上的高位,对豆粕市场构成有力的资金基础。豆粕成了上涨领头羊。为了抑制过度投机行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集团日前宣布将大豆、豆粕期货的初始保证金费率分别上调25%。有分析认为,CME的这一举措反映出美国炎热的作物天气下市场波动率上升。
  
    美国农业部11日发布7月供需报告,将2012年美国大豆单产预估从6月的每英亩43.9蒲式耳大幅下调至40.5蒲式耳。美国农业部对大豆单产的下调幅度大于市场预估值。此前市场普遍预计,由于美国大豆主产区持续的高温、干燥天气,2012/2013年度大豆单产将会由43.9蒲式耳调低至42蒲式耳左右。美国农业部的报告非常关键,6月份预计大豆单产为43.9蒲式耳,已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单产下调只是时间问题,但不会一次调到位。如果干旱持续,8、9月份还会继续调低单产。

    继南美大豆产量减少之后,美国遭热浪侵袭,可能意味着未来数月全球大豆、豆粕及豆油将供不应求。今年干旱天气提前,市场对天气的炒作也提前开始并持续发酵。林国发认为,美豆的强势上涨主要是因为当前美国大豆主产区天气恶劣,持续的干旱严重影响了大豆生长,市场担忧本年度美豆产量大幅减少。不过,天气炒作暂时可能降温。12日,美豆单产的大幅下调也没能阻挡国内豆类期价的下跌,大豆、豆粕、豆油成为跌幅最大的品种。北京中期的分析称,天气预报显示下周美国中西部可能会普遍降雨,这一变化令盘面忽略美国农业部报告偏多影响,行情出现回落。现阶段市场习惯于炒作美国天气,而且今年天气状况确实偏差,但美豆上涨过快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当前的利好因素。

    面对豆类期价的大幅波动,一些投资者甚至直呼“看不清方向”。孙明磊说,7月份一般是变盘的月份,未来1至2周的大豆生长情况将对行情起到决定性作用,可能会逼出空头,期价也有可能继续上涨。虽然周三不少多头撤出,但多头仍然占据主动。孙明磊认为,因为现货价格比期货价格更高,国内油厂的策略很明确,即选择卖现货而不是抛期货合约,没有很大的做空意图。而南方饲料企业议价能力低,做套保的也比较少,只能被动接受油厂的价格,原料价格的上涨还将传导下去。

    本年度美豆减产基本已成定局,这将导致国际大豆市场在中短期内易涨难跌,短期的调整或将释放前期的风险,未来不宜过分看空。目前盘面上积累的获利盘比较多,但这波上涨行情还没有结束,价格会跟着数据"上上下下地跳舞",震荡会反复出现。等到9月份产量数据相对明朗,市场才会出现趋势性行情。
  
    芝加哥大豆平均牛市周期是110周,而此次已经是110周左右了,离牛市结束或大幅下调的时间为期不远,或许有大量资金出逃。另外一个可能导致豆类大幅回落的重要因素来自于需求。虽然目前豆粕行情主要受成本支撑和投机资金推动,但如果养殖终端无法回暖而持续低迷的话,未来下游需求的限制对豆粕价格的遏制将与日俱增。生猪养殖和禽类养殖长时间亏损,饲料企业无法通过提价将成本压力转移,持续上涨的原料价格将导致高位风险的出现,如果未来一段时间美豆回调,豆粕出现明显回调可能性较大。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行业信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