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成本推动连创新高 养殖行业盼豆粕价格回归
发布时间:2012-07-12
7月9日,大豆期货主力1301合约和靠近现货月的1209合约尾盘封于涨停,豆粕期货主力1301合约涨幅超过3%.经双边测算,大豆成交额比上一日增加近480亿元,豆粕成交额比上一日增加745.75亿元。豆涨停主要是由于投机资金推动。国联资金很像是前期游离于PTA、强麦上的力量,当日国联退出了强麦的空头。由于连盘豆粕短期内的快速上涨,多方投机力量在畏高豆粕期价的同时寻找可以追买的品种,将国产大豆期价往进口大豆成本以及现货交割成本上买。如果价格继续走强,将出现正的期现交割利润。
目前的豆粕上涨是成本推动型市场,并非需求面决定的。自清明节后,养殖业、饲料业、贸易商对于豆粕的需求逐渐降低,并降到了低谷,每天只有轮动的必要成交。而当需求降低到不能再降的时候,提高价格与降低价格都是一样的成交量,价格竞争已经没有刺激成交的作用,而在成本推动下,工厂挺价则成为必然。豆粕的上涨最开始是由于经济环境不好,投机成分介入,随后是清明前后,现货企业库存偏低进行买入保值。这样投机与套保的双方都做多,就先把豆粕拉了起来。豆粕表现坚挺的同时,美国天气又提供了题材。所以,资金介于天气炒作、欧美中一些经济救市策略的出现,都使得豆类维持了强者恒强的状态。
2012年6月中国进口大豆562万吨,较上月增长6.44%,较去年同期增长30.69%.1-6月累计进口总量2905万吨,同比增长22.5%.6月中国进口食用植物油54万吨,较上月增17.39%。国内大豆需求依然旺盛。中投期货研究所所长漆志云表示,豆粕的涨势与中国企业全力进军养殖业有很大关系。很多大的央企都开始养猪、养鸡、养鸭,建大型养殖场,豆粕会有很大的消费潜力。豆粕从今年年初的2800元/吨上涨至目前最高3800元/吨,涨幅达到1000元/吨,而生猪价格从元宵节前后的17.5-18元/公斤下跌至当前不足14元/公斤水平。饲料原料成本的持续上涨,推高了养殖成本,而猪肉价的下跌更是让养殖行业雪上加霜,但因目前处于水产饲料需求旺季,加上生猪存栏较去年有所增加,直接增加了豆粕的需求。
美豆方面持续大幅上涨,推高了国内大豆进口成本,直接增加了豆粕的生产成本,目前美豆进口成本上涨至4800-4900元/吨。预计随着水产饲料需求减少,生猪阶段性存栏减少,农业部公布的5月份生猪存栏为4.611亿头,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945万头,均较4月份小幅回落。8月份后国内豆粕需求将减少,当前持续上涨的豆粕价格能否顺利向下游传导,仍存变数。在中国整体通胀风险下降背景下,国内豆类油脂的粕强油弱,仍显示出其受政策面影响的差异。受到远期进口大豆成本增加影响,国内大豆4600元/吨的报价,已经与远期进口成本4800-5000元/吨拉开了近200-400元的价差,国产大豆价格被低估特点开始显现。而上游大豆成本的传导、中游政策调控的真空,下游饲料养殖的需求旺盛,使得豆粕的价格传导链条顺畅,因此受到资金青睐。
目前的豆粕上涨是成本推动型市场,并非需求面决定的。自清明节后,养殖业、饲料业、贸易商对于豆粕的需求逐渐降低,并降到了低谷,每天只有轮动的必要成交。而当需求降低到不能再降的时候,提高价格与降低价格都是一样的成交量,价格竞争已经没有刺激成交的作用,而在成本推动下,工厂挺价则成为必然。豆粕的上涨最开始是由于经济环境不好,投机成分介入,随后是清明前后,现货企业库存偏低进行买入保值。这样投机与套保的双方都做多,就先把豆粕拉了起来。豆粕表现坚挺的同时,美国天气又提供了题材。所以,资金介于天气炒作、欧美中一些经济救市策略的出现,都使得豆类维持了强者恒强的状态。
2012年6月中国进口大豆562万吨,较上月增长6.44%,较去年同期增长30.69%.1-6月累计进口总量2905万吨,同比增长22.5%.6月中国进口食用植物油54万吨,较上月增17.39%。国内大豆需求依然旺盛。中投期货研究所所长漆志云表示,豆粕的涨势与中国企业全力进军养殖业有很大关系。很多大的央企都开始养猪、养鸡、养鸭,建大型养殖场,豆粕会有很大的消费潜力。豆粕从今年年初的2800元/吨上涨至目前最高3800元/吨,涨幅达到1000元/吨,而生猪价格从元宵节前后的17.5-18元/公斤下跌至当前不足14元/公斤水平。饲料原料成本的持续上涨,推高了养殖成本,而猪肉价的下跌更是让养殖行业雪上加霜,但因目前处于水产饲料需求旺季,加上生猪存栏较去年有所增加,直接增加了豆粕的需求。
美豆方面持续大幅上涨,推高了国内大豆进口成本,直接增加了豆粕的生产成本,目前美豆进口成本上涨至4800-4900元/吨。预计随着水产饲料需求减少,生猪阶段性存栏减少,农业部公布的5月份生猪存栏为4.611亿头,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945万头,均较4月份小幅回落。8月份后国内豆粕需求将减少,当前持续上涨的豆粕价格能否顺利向下游传导,仍存变数。在中国整体通胀风险下降背景下,国内豆类油脂的粕强油弱,仍显示出其受政策面影响的差异。受到远期进口大豆成本增加影响,国内大豆4600元/吨的报价,已经与远期进口成本4800-5000元/吨拉开了近200-400元的价差,国产大豆价格被低估特点开始显现。而上游大豆成本的传导、中游政策调控的真空,下游饲料养殖的需求旺盛,使得豆粕的价格传导链条顺畅,因此受到资金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