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国内大豆收益下降面积下滑 国家收储价格进行调整

发布时间:2012-06-11
    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呈逐年下降态势,主要原因是大豆收益跟玉米、水稻相比,没有任何优势。这种情况在大豆主产区黑龙江表现得更加明显。在黑龙江地区,水稻种植收益最高,其次是玉米,最后是大豆。农民经过比较之后,更多地选择种植玉米和水稻。如果大豆收益一直维持在现有水平上,那么以后选择种植大豆的农户将越来越少,只有不断提高大豆价格,农户才有可能重新选择种植大豆。

    从5月初开始,黑龙江大豆播种就已经陆续开始,截止到5月末,播种基本完毕。从黑龙江省农资委数据看,今年大豆种植面积调整到近4000万亩,比上年减少1000多万亩,降幅高达20%,已是连续第三年下滑。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逐年上涨,农户在种植成本方面投入逐年增多。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今年农户的农业生产投入继续增加,其中每亩地种子成本比去年增加8—10元,化肥每亩地比去年增加20—30元,人工成本每亩增加50—80元,租地成本每亩增加150—200元,农药和补贴基本与去年持平,农药每亩成本在10元以上,国家补贴每亩在55—70元之间。逐年抬升的种植成本,为大豆现货价格稳中有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国家也将从农民实际种植成本以及通胀等实际情况来考虑,将大豆国家收储价格进行调整。

    目前困扰国内大豆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仍是系统性风险,但目前国内大豆继续深跌的可能性已经不大,经过这一轮回调,大豆盘面风险已经有所释放,泡沫成分已经大幅减少。在国内惠农政策未变的大背景下,大豆在持续下跌后已经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另外,考虑到美豆即将进入关键生长期,天气因素会成为主要炒作题材,任何不利于美豆生产的天气,都会给豆类期价带来拉升的机会。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行业信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