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南美大豆减产预期变现实 远期进口大豆压榨利润为负

发布时间:2012-03-15
    南美大豆减产预期逐渐变为现实,希腊债务重组顺利,美国非农就业增加,而中国2月CPI大幅回落,投资者预期中国货币政策放松空间加大。在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偏好持续增加和南美大豆减产的背景下,国内油脂价格大幅反弹。增仓上行,减仓下行,多头市场特征明显。目前,宏观面和基本面依然缺乏实质性利空因素,豆油仍存在一定的上涨空间,而棕榈油将跟随豆油走势。

    2011/2012年度巴西大豆产量6850万吨,较2月预测值降低350万吨;阿根廷大豆产量4650万吨,较2月预测值降低150万吨。南美大豆陆续收割,减产预期逐渐变为现实。南美减产促使中国进口厂商增加美国大豆的进口,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消息,近一个月内,我国进口厂商采购了大量4月—6月船期的美国大豆。这也是CBOT大豆期价走高的原因之一。而欧洲债务危机缓解和美国经济温和复苏则是促使美豆走高的主要原因。今后一段时间,大豆价格受供应变动的影响有限,更多地会受全球宏观经济影响。持续上涨的大豆价格对国内豆油价格产生了很强的支撑。

    以黄埔港4020元/吨的大豆分销价格、豆油1209合约9550元/吨的价格和豆粕1209合约3180元/吨的价格核算,大豆压榨利润为150元/吨左右,而若以近月船期巴西大豆进口成本价核算,大豆压榨亏损110元/吨左右。2011年,在我国政府以控通胀为首要经济任务的宏观背景下,大量菜籽油和豆油定向抛储,再加上油脂限价政策,国内豆油价格一直被压制。而2月CPI大幅回落,政府就没有必要再对油脂进行限价。油厂为了获得正常的利润水平,将会不断调高油脂价格。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国际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