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油库存抑制期价上涨 内外价差倒挂
发布时间:2012-03-07
2011年,我国棕榈油港口库存长期维持在40万至50万吨的常规水平。但自2011年年末以来,我国棕榈油港口库存持续增长,南方主要地区库存明显扩充,其中,广西福建等地区新增库存量加大,致使2012年初全国棕榈油库存增长加速。截止到3月1日,7地区港口库存合计超过百万吨,达到117万吨历史极大值,是常规水平的两到三倍。3月1日,港口库存分地区占比来看,比重最高的广东地区棕榈油库存量达36万吨,占全国库存总量的32%;张家港25万吨库存占比21%;广西地区24万吨占比20%;天津港(600717,股吧)19万吨占比16%;福建地区7.5万吨占比6%。据中国海关测算的数据显示,1月中国从马来西亚进口棕榈油约25万吨,从印尼进口18.5万吨,需求强劲和库存重建或令库存高位水持续。
交易所相关制度的修订,后期将致使库存压力转嫁期货市场。为适应棕榈油新国标规定,使相关规则更贴近现货市场,大商所2月20日发出通知,对棕榈油期货交割质量标准和交割细则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内容自P1303合约开始施行。该新规扩大了可交割品的范围,利于现货企业更大程度地参与和利用期货市场,为融资进口棕榈油的交割提供了便利。在目前庞大的库存压力之下,交易所新规将对价格带来压制作用。
长期以来,国内棕榈油处于反向市场之中,基差常规为正值,现货市场内外价差处于倒挂局面。通常来看,近年棕榈油内外价差倒挂幅度在500元/吨上下浮动,内外价差倒挂幅度超过800元/吨或者小于200元/吨往往是不可持续的状态。而今年2月上旬以来,国内棕榈油内外价差倒挂幅度超过1000元/吨,远高于历史正常水平。目前超过1200元/吨的倒挂幅度,处于历史极值区间。这暗示高企的进口成本将中期支撑棕榈油现货市场,而在国内大量棕榈油库存消化前,价差收敛的幅度可能会有限。但长期来看,严重倒挂的价差不可持续,套利空间终将令价差趋于收敛。
由于其低廉的价格大大弥补了其它植物油产能的不足。棕榈油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食用油,10年来它一直保持8%的年均增长率,全球棕榈油产量的90%出自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两个国家,而我国的棕榈油需求全部来自进口。2011年全球棕榈油的供应量超过5000万吨,主产国马来西亚与印尼作出了主要的贡献。
马来西亚和印尼毛棕的种植面积连年增加,尤其是印尼,自2007年以来,取代马来西亚成为全球第一大棕榈油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三年来增幅尤为巨大。预计到2015年,马来西亚生产2000万吨,印尼将会达到3000万吨的产量。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的数据显示,预计马来西亚2012年棕榈油产量增长2.3%至1933万吨,2011年产量为1890万吨,目前越来越多的种植园作物将要进入成熟期。而印尼农业部表示,2012年印尼毛棕榈油常量可能增长14%,达到2570万吨。显示出2011/2012年度全球棕榈油贸易重心将继续向印尼转移,而马来西亚仅增加2.8%,至1890万吨。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消费比从上一年度的10.5%增加至12%,高于11.28%的均值。总供给的增加国内需求和出口的微增,导致棕榈油期末库存增加17.6%至240.7万吨。
印尼计划在2020年将棕榈油产量较目前水平提升73%,且该国政府或为参与棕榈油绿色认证项目的种植户减税。印尼农业部副部长鲁斯曼·赫利雅宛称,该国农户将采用更新的农业生产技术,而不是仅仅依赖增加种植面积来达到2020年将棕榈油年产量提升至4000万吨的目标。印尼增产潜力巨大,预示着棕榈油的全球供应将相对宽松。
交易所相关制度的修订,后期将致使库存压力转嫁期货市场。为适应棕榈油新国标规定,使相关规则更贴近现货市场,大商所2月20日发出通知,对棕榈油期货交割质量标准和交割细则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内容自P1303合约开始施行。该新规扩大了可交割品的范围,利于现货企业更大程度地参与和利用期货市场,为融资进口棕榈油的交割提供了便利。在目前庞大的库存压力之下,交易所新规将对价格带来压制作用。
长期以来,国内棕榈油处于反向市场之中,基差常规为正值,现货市场内外价差处于倒挂局面。通常来看,近年棕榈油内外价差倒挂幅度在500元/吨上下浮动,内外价差倒挂幅度超过800元/吨或者小于200元/吨往往是不可持续的状态。而今年2月上旬以来,国内棕榈油内外价差倒挂幅度超过1000元/吨,远高于历史正常水平。目前超过1200元/吨的倒挂幅度,处于历史极值区间。这暗示高企的进口成本将中期支撑棕榈油现货市场,而在国内大量棕榈油库存消化前,价差收敛的幅度可能会有限。但长期来看,严重倒挂的价差不可持续,套利空间终将令价差趋于收敛。
由于其低廉的价格大大弥补了其它植物油产能的不足。棕榈油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食用油,10年来它一直保持8%的年均增长率,全球棕榈油产量的90%出自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两个国家,而我国的棕榈油需求全部来自进口。2011年全球棕榈油的供应量超过5000万吨,主产国马来西亚与印尼作出了主要的贡献。
马来西亚和印尼毛棕的种植面积连年增加,尤其是印尼,自2007年以来,取代马来西亚成为全球第一大棕榈油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三年来增幅尤为巨大。预计到2015年,马来西亚生产2000万吨,印尼将会达到3000万吨的产量。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的数据显示,预计马来西亚2012年棕榈油产量增长2.3%至1933万吨,2011年产量为1890万吨,目前越来越多的种植园作物将要进入成熟期。而印尼农业部表示,2012年印尼毛棕榈油常量可能增长14%,达到2570万吨。显示出2011/2012年度全球棕榈油贸易重心将继续向印尼转移,而马来西亚仅增加2.8%,至1890万吨。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消费比从上一年度的10.5%增加至12%,高于11.28%的均值。总供给的增加国内需求和出口的微增,导致棕榈油期末库存增加17.6%至240.7万吨。
印尼计划在2020年将棕榈油产量较目前水平提升73%,且该国政府或为参与棕榈油绿色认证项目的种植户减税。印尼农业部副部长鲁斯曼·赫利雅宛称,该国农户将采用更新的农业生产技术,而不是仅仅依赖增加种植面积来达到2020年将棕榈油年产量提升至4000万吨的目标。印尼增产潜力巨大,预示着棕榈油的全球供应将相对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