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吉林:综合治理黑土地流失效果显著

发布时间:2012-03-02
    吉林省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的东北黑土区中部,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

    吉林省先后启动了伊通河流域、亮甲山水库上游和珲春河流域等省级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以及东北黑土区和坡耕地综合治理等国家级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3万平方公里,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先后启动实施了东北黑土区一期试点工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黑土区重点治理工程、坡改梯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国家拉动内需综合治理工程等一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2010年,国家又启动了全国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吉林省有12个易灾项目县纳入国家总体规划。上述工程共涉及吉林省30多个县(市、区),这些项目的建设实施极大地加快了吉林省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进度,工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吉林省‘十一五’期间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840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00多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9.5亿元。经过治理,5000多条侵蚀沟得到有效控制,每年减少耕地损失1000余亩,年减少土壤流失量1100万吨,珍贵的黑土资源得到了及时保护,土壤肥力得到稳固,项目区每年可以增产粮食近3亿斤,农民人均收入增加500元左右。

     但是,吉林省黑土地水土流失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全省仍有3.15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亟需治理。“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000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900条,小流域治理度达到80%以上,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0.15亿吨,黑土区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粮食生产能力保持稳定和提高。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地区新闻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