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大豆价格夯实底部并开始酝酿涨势

发布时间:2011-12-28

    国内外豆类期货和其他绝大多数大宗商品走势并无多大差异,在1-8月份长达八个月的时间里大多处在高位区间进行宽幅震荡;步入9月,随着欧债危机以及美国经济衰退忧虑情绪的加剧,国际大豆价格亦追随国际大宗商品一路狂泻;尽管10月份美国农业部报告的利多刺激曾令大豆止跌企稳,但在美国集中收获期以及南美完美种植期的11月,大豆再次跌破整理平台创下新低;好在南美土壤条件遭受干燥天气迫害的12月,大豆价格终于夯实底部并已开始酝酿涨势。

    不管是从长期极端气候指标还是农产品比价效益来看,2012年南北半球的大豆作物产量前景都不容乐观。一方面,整个12月份,南美大豆作物产区一直遭受干燥气候的威胁,巴西降雨不足、天气干燥致使该国大豆产量前景遭受多家机构调降;阿根廷大豆种植进度尚未结束,拉尼娜现象雏形已经令不少机构对该国产量前景表示忧虑,毕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不管拉尼娜雏形是继续发展还是像2009年那样演变成更为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2012年南美大豆产量前景很难令人满意。另一方面,虽然距离北半球种植意向报告炒作还有3个月的时间,但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11月合约与CBOT玉米12月合约的比价却丝毫没有回归至2:1临界线上方的意思。如果在农户备种的3月初该比价未能进入正常波动水平,北半球大豆种植面积被玉米挤占的历史将继续在2012年重新上演。
  
    在国内消费都趋于稳定的情况下,由种植面积更具增长潜力的巴西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大豆出口国已然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中国对进口大豆消费需求的迅猛增长态势不仅没有减缓,反而在近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大幅锐减后变得更为疯狂。毕竟中国13亿多人口年度7000万吨的大豆消费量相比美国3亿多人口每年5000万吨、相比巴西1.9亿人口每年4000万吨的大豆消费量来说还有巨大的差距。即便考虑到饮食结构的差异,中国对大豆的消费需求依旧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市场分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