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农产品价格将从高溢价区回归均值
发布时间:2011-12-22
全球性重大战争和大国经济崛起往往会极大地消耗大宗原材料,而且易造成原有国际贸易主导货币币值受到冲击(贬值),一旦两者叠加很容易导致商品出现涨幅巨大。本世纪初以来,以中国为首的“金砖四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促成本轮超级商品牛市的主因。2012年,在全球经济二次探底风险加大以及美元上涨预期加大情况下,本轮商品超级牛市根基动摇,2011年多数商品价格已初步显露顶部迹象。从目前全球现实经济表现和长期商品价格指数面临周期性压力来看,即使2011年CRB没有攀登到本轮牛市最高点,短期也将面临中期调整压力。
长期的农产品需求增长主要来自人口高增长和经济增长。上世纪70年代,正处二战后“婴儿潮”引发的人口高增长期,农产品需求处于持续高增长状态,加上当时10%以上恶性通胀,生产种植及加工成本暴增,农产品价格上涨存在非常坚实的基础。而本轮超级商品牛市周期中,无论人口增长(1%上下)还是通胀程度(3%上下)都远逊于上轮,只是玉米、油脂及甘蔗等生物能源消费高速增长,进而带动整体农产品价格上行。生物能源消费取决于受宏观经济影响的原油价格,因此本轮农产品价格走势与宏观经济关系极为紧密。
在超级牛市末期,多年高通胀对工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工业品需求面临巨大挑战,处在历史高位的价格易跌难涨。而农产品和黄金需求受宏观影响较小,容易受到投机资金青睐,走势相对工业品要强势。但由于农产品不易贮存,没有供需面支持,仅靠投机资金很难支撑价格。因此受品种供需强弱不同,牛市末期品种强弱会分化。
通过对上世纪70年代超级商品牛市周期农产品波动特征的总结,超级牛市一般由至少两波上涨行情构成,其中农产品价格波动空间普遍会上一个台阶,新区间价格高点往往为旧区间高点一倍左右,新区间低点相比旧区间高点一般相差30%左右。而本轮超级年市,如果以2008年为第一波上涨结束的话,那么2011年高点很可能是第二波高点,吻合至少两波上涨的特征。如果将2008年暴跌仍作为短期冲击,那么2011年高点算第一波结束。无论怎样,2012年都可能处在调整周期。
从超级牛市上涨保守目标价位看,除大豆外全部达到保守测算上涨目标位,而且首批在2007、2008年达到高点品种在金融危机中普遍出现的最低价基本一次打破新区间保守低点甚至悲观低点(跌逾30%),2011年3月才创历史高点的ICE棉花经过持续近8个多月下跌也打破了保守低点,目前仅ICE糖没有跌破新区间保守低价。因此,市场投机看空糖价者甚多,唯一未达保守高点价格的CBOT大豆也倍受市场投机资金看好。
2012年农产品价格将从高溢价区回归均值。无论是拟合度最好的白糖、棉花,还是次之的小麦、玉米,外加最差的大豆,2011年都处在高溢价区,溢价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棉花、玉米、大豆、白糖及小麦。如果2012年供需变化不明显的情况下,这几个品种对应的历史均衡价格大致分别为108美分、620美分、1070美分、22美分和670美分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