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油脂油料品种表现疲软 国内油脂油料走势还看外盘

发布时间:2011-12-09

    近期油脂油料品种表现疲软,压榨利润好转导致进口及内盘套保压力同步增加。11月份,美豆进口成本最低降至3750元左右,南美进口成本最低降至3650,对应期货市场明年5月套保利润分别为150—200元。今年以来豆类市场外强内弱,压榨利润持续亏损,相比而言,虽然现货销售不畅,但低成本下有压榨利润,也直接导致了进口大豆的增加。但另一方面,套保盘增加也使得内盘豆油豆粕价走势偏弱,豆/粕比、豆/油比分别由10月底的1.45、0.47上升到1.52和0.48。

    国储政策公布明确了豆类价格底部。2元/斤的价格相比种植成本和其它农产品而言,仍然偏低,与农民的预期出售价格仍有较大差距。今年国产大豆总量在1350万吨,除去食品刚需1000万吨,油用豆仅为350万吨。除非进口大豆成本继续保持大幅贴水,否则国储很难完成收储任务。因此收储价格基本是价格底部区间,至于价格能否上涨还需看外盘脸色。在我国大豆对外依赖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国产大豆想要脱离外盘油用豆的价格引导,短期还难以实现。
 
    油脂油料上下游品种之间表现分化。大豆市场虽然供应压力仍在,但在国产大豆今年减产、农民惜售等因素的支撑下表现相对坚挺。然而受到进口大豆成本大幅下降、进口压榨利润好转的影响,油厂积极选择在国内豆油和豆粕盘面上进行套保,并压制油粕同步走出了破位下跌的行情。12月—2月是传统消费旺季,对豆类品种而言,今年消费形成提振的可能性不大。但由于货币政策已经开始进入放松周期,加之连续大跌后价格都已接近底部,因此大体判断12月份油脂油料品种会以区间振荡并且偏强的格局为主,豆成本支撑最强,表现亦可能最强;下游油粕相比,油类偏强,粕最弱。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市场分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