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国产大豆产业受冲击 中小压榨企业生存困难

发布时间:2011-11-28

    11月底,本该是大豆上市的旺季。在齐齐哈尔市克山县、讷河市、甘南县和黑河市嫩江县等多个大豆种植区的走访中发现,大多数的大豆收购站和加工厂都处在停产和倒闭的边缘。在年加工能力几十万吨的企业厂房内,只能看到两三个人。主要原因是受进口大豆的冲击,现在大豆种植成本的涨幅比市场收购价涨得还快,农民嫌价格低不卖豆,希望等待价格上涨,因此市场上缺豆。像这样加工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企业跟那些加工进口豆的大型企业相比,根本没有竞争力。

    今年大豆算长得好,亩产接近300斤,但是效益还是比不了玉米、马铃薯、水稻。和其他品种比,种豆不赚钱,而且市场波动大,生产成本高,受进口冲击严重,季节性销售困难。在利益的驱使下,南方各大港口的大型压榨企业纷纷进口美国豆、巴西豆、阿根廷豆。从市场份额看,中国年进口大豆5400万吨,国产大豆才1200万吨。而且,这部分国产大豆除去种子和食用后,只剩几百万吨。
  
    受跨国企业全球布局影响,黑龙江大豆产业受到四方面的冲击:一、种植领域面临成本加大、灾害影响、比较效益低;二、流通领域遭遇渠道单一、无料采购、进口冲击;三、加工企业处境艰难,价格南北倒挂、市场被边缘化、缺少政策扶持;四、外资对国内市场的垄断进程不会止步。据中国海关发布的进口重点商品统计,截至2011年10月,我国进口大豆已达4152万吨。一方面是农户大豆卖不出去需要国家收储,另一方面是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严重挤占本土大豆市场份额。
 
    黑龙江省内大、中油脂加工企业有37家,如今,这些企业总体处境艰难,企业面临共同处境:定价权的丧失和市场被边缘化。在跨国企业雄厚资本冲击下,黑龙江油脂企业市场份额越来越小。作为世界大豆原产地黑龙江,大豆市场一直处于被边缘化境地,没有政策、资金支持,很多企业面临破产风险。今年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5193.6万亩,比去年减少1486万亩,面积同比减少 21.37%,产量减少了19.21%。今年全省大豆种植面积仅为3000多万亩。2011年全市大豆种植面积921万亩,比去年的1248万亩同比分别减少26.22%。齐齐哈尔市农委生产处孙处长介绍,由于受种子、农资、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及人工成本的逐年上涨,导致大豆种植成本不断增加,豆农对大豆价格预期明显增强。这么多年以来,大豆价格的上涨幅度始终比不上其他农产品(000061)如玉米、小麦的涨幅,产量也比不上土豆和甜菜的高,大量的农户开始改种玉米、土豆和甜菜等。今年如果种玉米每垧地纯利润大概有8000元钱,种大豆只有2000-3000元左右,如果是外包的地大概只有1000元钱,种植玉米跟大豆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所有的物价都在暴涨,唯有大豆价格涨得慢。
  
    由于国产大豆出油率低于进口转基因大豆,使得油脂压榨企业出于利润考虑更多地选用进口大豆;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种植成本的上升和国储收购价格的支撑,农民也不愿意降价销售大豆。同时,由于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粮油加工及贸易企业收购价格维持较低水平,导致目前有价无市局面日益加剧。由此购销双方的矛盾,导致近年东北大豆产业链中呈现“油厂普遍停机,农民只卖国储”的僵持局面。 
 
    黑龙江只有少部分加工企业维持加工生产活动,大部分加工企业处于停产或待机状态。黑龙江齐齐哈尔地区部分粮点新季大豆收购价格区间为1.98-2.08元/斤;绥化地区部分粮点新豆毛粮收购价格区间为1.96-2.02元/斤。从目前黑龙江本土中小大豆压榨企业收购情况看,多数企业挂牌收购一般在1.98元-2.05元/斤。
 
    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四家跨国公司垄断了中国80%的进口大豆货源。目前ADM、邦吉、嘉吉、丰益国际、来宝等跨国粮商在全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参股控股,占66%。在利益的驱使下,南方各大港口的大型压榨企业纷纷进口美国豆、巴西豆、阿根廷豆,却偏偏不用中国豆。由于种植效益差,比较价值低,越来越多的农民都改种高产高效的玉米、土豆等其他农作物,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产业所面临的危机越来越明显,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尽早出台保护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产业的相关政策措施。
  
    2008年,我国开始收储大豆,其政策的制定旨在金融危机环境下保护农民的利益。国家通过制定大豆最低收购价格,有利于稳定农民种豆的积极性,避免下一年度大豆种植面积出现大幅下滑,进而威胁国家的粮油安全。据了解,大豆收购保护价每斤1.98元,收储费每吨补贴50元,保管费补贴70元,打粮垛的费用80元,再加上每月利息20多元,年利息240元,不包括人力成本算下来每年国家每吨大豆补贴要440元,国家给中储粮两年一个周期的补贴合计每吨880元。此外,国家对农户的种粮直补每亩合计60元。国家调控在一定程度上能规范大豆采购,企业在国际市场采购时会更多考虑到临储政策对大豆市场的影响效应,从而使得大豆价格处于正常的波动区间。
  
    而现实中,国储定价实际处于一个两难的局面,定高或定低都有可能影响到豆农或压榨厂的利益。如果国储价高于油脂压榨企业的成本,压榨厂就无法收购,如果国储价过低,又会影响豆农收入。国家每年都在10月份左右出台收储政策,连续3年都是如此。然而,今年相关政策出台有些偏晚。可以建立有效的购销平台,通过订单农业和出台灵活的补贴政策联动等建立长效机制,既保证国产大豆的播种面积,同时也能稳定企业的原料供应,打破购销停滞的僵局。只有在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得到充分保证的前提下,国家调控粮油市场供需的手段才能更加灵活自如,免于被动。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市场分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