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油厂压榨利润困境待解
发布时间:2011-11-17
农民惜售的情形不仅只出现在美国,在南美、印度和中国也是如此。进入11月中旬,中国黑龙江地区大豆市场购销形势依然清淡,国储收购政策迟迟未能出台,由于缺乏原材料以及加工利润每况愈下,有近八成油脂企业处于停产状态。一方面,市场预期大豆收购价格将在4000元/吨之上,油脂企业面临原材料成本上涨风险,另一方面,产出的豆油、豆粕价格表现不尽人意,企业开工压榨面临两头损失。当前大豆盘面压榨利润已降至负350元/吨左右,实际压榨利润降至负250元/吨左右,提油套利不可行,反向提油套利同样面临亏损,油脂企业压榨需求受到抑制,一定程度上增添了现货市场的供给压力。
自8月份以来,进口大豆港口分销均价始终维持在4100元/吨之上,目前稳定在4200元/吨左右,国内大豆现货均价也一直报在4000元/吨以上,相对美国、南美大豆3900元/吨与3800元/吨的进口成本都要偏贵。而一旦国储收购价格定格在4000元/吨,现货报价将仍有上涨空间,使得大豆原料采购成本更高。实际上,反观历史数据可以发现,自2004年以来,9月份以后油厂压榨利润持续为负的情况未曾有过发生,这就是说,压榨利润回暖将是众望所归,目前已面临重要的时间窗口,在大豆原料价格不可能下滑的情况下,就必须要求下游产品豆油、豆粕相应提价5%-10%才能确保企业压榨利润。
11月15日在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竞价销售的3.64万吨进口毛豆油全部流拍,起拍价8900-9150元/吨,这说明算上出库、运输成本,拍卖价格相对于市场即期价格并不便宜,但也暗示着豆油期价在8900-9100元/吨区间将是比较安全的投资区域。
美豆在反复筑底的过程中将为投资者带来交易机会,油脂期价有望在振荡结构中酝酿暖冬行情。相对而言,棕榈油较豆油期价可能表现出强势格局,两者价差短期面临调整,但整体仍位于振荡下行通道之中。关注外围金融环境如欧债危机的变化、美元走势以及美国大豆出口形势、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销售等情况,如果相关市场发生不符合预期的变动,那么我们将对油脂价格进行重新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