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豆粕再度辗转下跌 菜棉粕散失信心

发布时间:2011-10-22

    本周国内菜粕棉粕继续稳中偏弱回调,市场成交淡静。上周后两天美豆继续消化美国农业部利多数据,国内豆粕随盘走强,菜粕棉粕市场信心也稍有恢复,大多止跌且局部短暂小幅反弹;但在本周因获利回吐、中国经济数据令人失望、中国取消采购大豆传闻以及欧元区经济担忧,美豆连续三天回落,豆粕现货再度跟跌,菜棉粕散失信心,行情继续滑落;当然两者自身基本面弱势明显是行情持续滑落关键。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上周后两天,也就是13-14号晚美豆继续消化美国农业部利多产量及供应数据和对中国进口需求前景的提振,截止14号晚美豆收盘至1270美分,两个交易日累计上涨30.5个美分。14日和17日白天国内豆粕现货继续跟盘补涨30-50元/吨,沿海43%蛋白豆粕现货价格涨至3100-3150元/吨左右。与国庆长假后最低破3000元行情比豆粕已经反弹了150-200元/吨不等,在此利好带动下,国内菜粕棉粕市场信心也稍有恢复,大多数地区止跌,局部也有小幅度反弹行情出现。
  
    好景不长,本周也就是17-19日,美豆因交易商获利回吐、宏观市场疲软以及美豆收割加速、中国经济数据令人失望投资者担心中国可能进一步延缓欧洲及美国经济复苏、中国取消采购大豆传闻以及本周末欧盟峰会可能不回解决欧债最终结论,欧元区经济担忧等问题,致使美豆期价连续三个交易日滑落。截止19日晚收盘美豆跌至 1225美分,三天累计大跌45美分。国内豆粕现货迅速跟盘回落,截止20日沿海地区价格普遍回落至3050-3100元/吨。当然传言中国08年度国储 400万吨大豆定向给企业加工后油进国储粕随市销售,进一步冲击了豆粕供应市场;另外,国庆节后畜禽存栏阶段性更低和节后畜禽蛋产品随着消费意愿的减退价格回落也进一步影响了养殖积极性,不利于饲料原料的消耗,也给豆粕市场施加压力。这使得刚刚信心稍有恢复的菜棉粕市场再度散失信心,部分地区行情随大势再度回落。其中菜粕长江流域主产区价格集中在2150-2200元/吨左右,棉粕黄河流域主产区价格在2000-2200元/吨不等。
  
    菜粕和棉粕均属于杂粕,两者使用范围主要在水产、反刍和部分禽料中,菜粕一年供应量中有70%以上都用于水产料,而棉粕也约有50%左右用于水产料。由此可见,国内水产料市场的好坏是直接影响两者的需求。进入九月份以来,气温由北向南逐步扩建下降,水产养殖业也随气候的变化开始季节性萎缩,直到目前我国北方已经全面进入淡季,中部地区大部也已经明显萎缩,仅华南地区因地域差异,夏季时间较长,还保持一定量。但从整个情况来看,国内菜棉粕的需求量已经大幅萎缩,季节性消费淡季已经来临,通常在这个季节两者的行情走势都会较弱。

    棉粕需求淡季也正是供应旺季的来临。进入九月份以来,我国新棉开始陆续上市,新季度棉籽棉油棉粕等副产品均陆续上市,这对消费淡季来临的棉粕市场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正常年份来看,9-10月份棉粕行情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今年市场看,大趋势没有变,自新货上市以来棉粕行情已经陆续出现了回落,但因种植成本高和国家托市收购,籽棉价格高位运行,轧花厂收购压力大停收,棉籽成本高位直接影响了油厂收购积极性,加之近来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油厂停收停产较多,新棉粕没能随着预期快速上市供应,行情跌势小于预期。但毕竟是季节性供应旺季,行情大趋势偏弱在情理之中,除非市场有强大的利多消息能够改变此颓势。而棉粕的颓势也对菜粕形成了不利影响,当前看主产区菜粕价格已经与棉粕倒挂,棉粕性价比开始显现,终端市场在选用时多会考虑到棉粕,且根据预期后期棉粕仍有回落空间,菜粕市场也多少受到了牵连。
  
    本周末欧盟峰会可能不会对有关于解决欧债危机做出最终结论,因此市场仍担心欧元区经济问题,美豆市场受自身供应紧缩,全球大豆库存充足及国际经济忧虑影响,进入新的整理区间,下方不排除再度跌破12美元关口可能。但国内现货市场上,由于当前港口大豆库存成本依旧较高,油厂已经陷入亏损,停产限产缓解压力,现货行情抗跌性增强。国内菜棉粕行情将继续随大势偏弱走向为主,不过因菜棉籽压榨厂家,因原材料成本高,收购原料态度谨慎,加工意愿明显不足,季节性供应压力不明显,对行情走势逐步起到支撑,预计菜棉粕价格继续跌幅有限。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市场分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