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OT大豆期价跌至年内新低 国内豆粕现货跟盘大幅下移
国庆长假期间,美豆期价跌至2010年11月来新低,跌幅达到5.8%,宏观主导系统性风险继续打压国际商品价格,而国内沿海工厂也跟盘随之大幅下调豆粕现货价格,但在本周一CBTO大豆亚洲电子盘从跌势中反弹的提振下,局部地区豆粕价格有所上涨,但在系统性风险仍未化解以及基本面尚缺少利多的背景下,不排除CBOT豆类价格继续寻底。
截至本周初,国内沿海工厂11月-12月豆粕合同预售价格集中在2900-2950元/吨,工厂多在合同执行状态。综合周边金融市场及商品市场表现来看,本轮下跌短期内或有望告一段落,而国内豆粕现货也有望在底部区间进一步振荡整理,等待市场的方向指引。
国庆长假期间,美盘豆价跌至去年11月来新低,宏观主导系统性风险打压全球商品价格,全球经济衰退将抑制商品需求导致资金不断流出商品市场,投机基金连续五周减持大豆净多单,此外北半球新季大豆收获上市也构成了基本面压力。
美豆期价的大幅下跌,也带动国内豆粕现货期价的一路下行,截至本周一(10月10 日),沿海油厂11-12月份豆粕合同预售价格集中在2900元/吨-2950元/吨,较之节前的跌幅集中达到100元/吨-150元/吨。而美豆下跌,也带动国内油厂远月船期的进口大豆点价成本区间的下移。按照10月10日美豆11月合约亚洲电子盘开盘价1158.4美分/蒲式耳以及6.35的汇率,今年11月末到12月份的美豆到港完税估算成本在3800元/吨附近,若按照当前四级豆油9000元/吨的价位来折算,豆粕远期估算成本仅为2800元/吨 -2850元/吨。
现阶段,国内沿海油厂的整体豆粕库存水平有限,不过国庆长假前为了锁定利润不少工厂合同超卖数量较大,因而也导致长假期间和长假之后各地成交相对清淡,目前多在执行前期的合同为主。
自从9月份国内油粕价格同比大跌之后,油厂库存进口大豆压榨亏损严重(4200元/吨-4300元/吨的库存大豆成本,按照当前油粕价格,油厂大豆压榨远期预期亏损高达350元/吨-500元/吨),因而市场人士称进入10月份之后全国大豆压榨量或将有所减少。由于豆粕库存水平相对不高,因而当前多数大厂基本不销售现货,前期合同执行也出现限量出货现象。需要关注四季度国内沿海油厂的整体开工情况,有市场消息称,四季度国内进口大豆整体到港量依然不小,尤其是11月份。另有传言称,沿江地区一些大型油厂因油库库容紧张,或会影响到近期开机水平,也不容忽视。
国庆期间美豆整体跌幅高达5.8%。宏观主导系统性风险继续打压价格,全球经济衰退将抑制商品需求导致资金继续流出商品市场,大投机基金连续五周减持大豆净多单,净多单持仓量减至三个月低点;与此同时北半球新豆收割和上市压力、南半球天气炒作未展开等也构成基本面压力。
宏观系统性风险和基本面缺少利多豆类继续寻底中,但下跌动能暂时或将放缓迹象,而本周一CBOT大豆期货电子盘升至一周高位,主要是受到市场谨慎乐观情绪的提振,此前德法领导人承诺,将在月底前推出解决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新的全面方案,但市场对此表现谨慎,因此前多次失望。另外美国农业部即将与本周三(10月12日)公布新月度供需报告,市场普遍认为此份报告数据偏空,因USDA可能将上调作物产量和库存数据。总体来看,系统性风险仍未化解情况下,市场短期将维持弱市格局。
宏观系统性风险和基本面缺少利多,国庆长假以来CBOT大豆期价连续寻底,但下跌动能暂时或将放缓,继续关注欧债危机的进一步演化以及本周三的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在系统性风险仍未化解情况下,市场短期将维持弱市格局。而国内豆粕现货市场近期也仍将处于底部区间,等待市场方向的进一步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