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豆期价持续下跌 国产大豆继续回落空间有限
芝加哥交易所(CBOT)大豆周三(9月21日)收盘创6周来新低,因美国大豆出口需求降低以及收割季节来临。CBOT大豆11月合约9月21日收盘下跌17.4美分,至13.204美元/蒲式耳。主力合约当日盘中最低跌至13.26美元。美股及美国原油走弱,令大豆市场承压。
巴西货币兑美元本周已经累计下跌5.8%,巴西大豆因此贬值在国际市场上更具吸引力。中国8月大豆进口量为450万吨,环比下降15.7%,同比下降5.4%。美国中西部天气对美国玉米大豆收割温和。
近期美豆期价持续回落,为后市美豆的销售赢得价格竞争优势,从而有利于拉动美豆的出口需求,进而为豆类期价带来支撑。随着美豆步入收割期,后市新豆将集中上市,中国对美豆的进口需求也将趋升。当前我国新豆上市价格基本在4000~4300元/吨,而进口大豆的港口分销价在4250~4300元/吨之间,考虑到美豆的出油率较国产大豆高出2~3个百分点,只要进口大豆比国产大豆价差不超过200元/吨,其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而自9月份以来美豆期价持续回落,意味着10月上中旬到港大豆分销价有望快速回落。
国产大豆继续回落的空间将较为有限。一方面,若国产大豆收购价低于4000元/吨,农户的惜售心理将支撑大豆价格;另一方面,今年国产大豆收储政策有望延续,大豆收储价格或有所提高,这也将支撑大豆价。据此,我们认为后市美豆价格优势将促使我国对美豆进口量趋增,从而提振美豆。而美豆的上行也将对连豆形成溢出效应,同时国内大豆现货价格也将对连豆期价产生支撑。
政府大力整顿地沟油事件有望增加油脂的消费量,为豆类期价带来上涨动力。据专家保守估计,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吨到300万吨,可以说,地沟油约占了我国食用油消费量的10%左右。目前我国政府相关部门正在对地沟油产业链进行大力打击和整顿,这意味着后市正规食用油的消费量因为地沟油的退出而增加,这对油脂油料而言是个利好。我们认为,地沟油事件只能在短期内对食用油消费产生抑制,中长期来看,其有助于增加正规食用油的消费量,从而为油脂油料带来上涨动能。
10月至11月大豆步入季节性上涨期。通过对2001~2010年大豆指数10年的月度季节性走势数据统计来看,大豆9月份上涨的次数为6次,下跌的次数为4次,也就是说上涨的概率为60%,季节性上涨不明显。但从10月至11月的统计数据来看,最近10年间大豆上涨的次数分别占到了70%、80%。另外,从涨跌幅统计来看,9月至11月的平均涨幅达到较高水平,这进一步增加了后市大豆上涨的可能性。
CBOT大豆9月21日收盘价(单位:美分/蒲式耳):
---------------------------------------------------------
合约月份 开盘价 最高价 最低价 收盘价 涨跌 成交量
11年11月 1337'0 1345'2 1320'4 1320'4 -17'4 18,097
12年1月 1348'2 1356'2 1331'4 1331'4 -17'2 1,862
12年3月 1355'0 1363'4 1340'0 1338'4 -17'6 1,576
12年5月 1360'0 1369'0 1343'0 1343'2 -18'2 1,698
12年7月 1365'0 1377'0 1355'0 1351'2 -17'6 85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