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黑龙江气温偏高降水偏少 东部局部大豆减产已成定局
进入9月份,黑龙江新季大豆也正处在灌浆鼓粒的关键生长阶段,而黑龙江地区自7月上旬以来部分产区降雨明显不足,尤其是东部地区面临一定的旱象,对于当地大豆的结荚和灌浆产生不利影响,减产基本已成定局。目前有消息称,9月初开始黑龙江省内出现全面降温,引发农民对于早霜的担忧不断加重,这可能会造成局部地区大豆产量的进一步下降,受此影响,今年秋收时节黑龙江大豆价格或将振荡趋强。
今年7月份期间全国大部地区温度较常年偏高,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呈现干热天气特征,其中东北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 1℃-2℃,而黑龙江7月份的平均气温则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值,而黑龙江东部地区的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8成。而今年7月上旬以来,黑龙江主产区降雨的确整体不足,特别是东部地区旱象较重,据专业人士称,干旱主要影响的区域包括牡丹江、鸡西、七台河、双鸭山和佳木斯等地,约占到黑龙江东部地区三分之一的面积,据悉上述地区主要是玉米和水稻主产区,当地的大豆种植比例大概占到黑龙江全省的20%左右。此外西部局部地区也存在春夏连旱的情况。
而黑龙江上述地区,在大豆处于结荚和灌浆期出现缺水旱象对于减产的影响已成定局,尽管8月上中旬以来当地陆续出现降雨,且部分地区土壤湿度较高,但对于作物生长状态已经难以出现较大的改善,且前期干旱造成的土壤龟裂现象依然存在,显示出7月下旬8月上旬该地区遭受了较为明显的干旱,这种状况在宝泉岭、佳木斯一带较为普遍。
进入9月份,黑龙江省内出现全面降温,据悉哈尔滨气温只有10左右,而黑河地区夜间最低气温只有3,气温下降过快,使得农民对于早霜的担忧不断加重,目前有预报称 9月12日前后,黑龙江北部地区将会出现霜冻;总体来看,春夏干旱连着秋季霜冻将会继续施压今年的黑龙江新季大豆产量。
此外如果国家临储400万吨大豆最后出库,那么将会进一步加剧国产大豆供应紧张的局面。而现阶段,黑龙江产区大豆价格较前期变化不大,油厂粮商均处于停收观望状态,而随着新大豆上市临近,黑龙江部分压榨企业加工状况保持相对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