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潜在需求支撑 豆粕价格有望回补缺口创新高
中国7月进口大豆535万吨,较上月的430万吨上升24.4%,较上年同期增8%。1—7月大豆进口下降5.5%,为2906万吨。上半年国内压榨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港口大豆库存量振荡走高,进口船期延后。为了缓解国内油厂的亏损,国家自去年开始定向销售国产大豆,给油脂企业带来了生机。近期又有400万吨大豆定向销售至两大油脂企业,短期将影响豆类市场,可以有效控制油粕价格上涨。但是中长期来看,今年国内大豆减产已成定局。国家粮油中心在 8月报告中称,今年国内大豆产量将降至1350万吨,同比减少10.5%。在国内大豆减产,国家储备处于较低水平情况下,大豆补库将提振大豆价格,豆类产品也将跟随走高。
国内大豆基本用于食品加工,而在国家向油厂定向销售后,今年国产豆压榨量有明显提高。监测显示,2011年国产大豆压榨数量达到530万吨,远高于去年220万吨的水平,也是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明年国产大豆压榨将出现减少,进口豆压榨量有望提升,港口大豆库存将得到消化,进口量可能再度增长。
豆粕近期走势强于其他豆类品种,主要是因为豆粕下游需求预期好于豆油及大豆。豆油虽已解除限价令,但国家400万吨国产豆的定向销售足以满足 “两节”供应。豆粕方面,猪肉价格在连续两周回落、一周持平后,又出现了上涨,生猪养殖利润较大,猪粮比价连续9周在8比1以上。农户养殖收益在每头 500元以上,养殖意愿强烈,生猪存栏量已经连续五个月上涨,增至46142万头,同比增加4.87%,环比增长1.90%。近期鸡肉、鸡蛋价格也在不断创出新高,养殖利润较高,家禽存栏量增长同样为未来豆粕需求量提供支撑。目前虽然豆粕现货成交量一般,但随着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对豆粕需求量有望增加。
本年度国内外大豆产量下降,为豆类市场奠定了上涨基调。目前北半球大豆正处在关键生长期,对豆类产品的影响将逐步显现。国内豆粕在下游潜在需求向好的支撑下,仍有上涨空间,投资者可以参考上涨趋势线多单逐步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