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大豆抛储已定 诸多难题难以解决

发布时间:2011-08-22

    近期,关于大豆抛储的传闻已流传了数周。目前来看,抛储的数量已经敲定,时间点也在逼近。400万吨的储备大豆究竟会如何分配,可参考今年5月那一轮212万吨的定向抛储。

    今年5月,为了弥补大型油脂企业配合政府限价要求导致的亏损,国储大豆向配合限价的5家大型企业以低于市场价的3500元/吨定向抛售了212万吨大豆,当时益海嘉里获得了130万吨,中粮集团45万吨,汇福粮油13万吨,九三油脂12万吨,中纺粮油11万吨。

    预计今次抛售的价格也会和上一轮相仿,3500元/吨的价格虽然理论上会有500多元/吨的可观利润,但事实上,考虑到国产大豆15%的低出油率,以及从东北产区外运产生的运输费用,若要用此压榨,实际利润虽然不至于亏损,但也没有多少盈利。

    自5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遍大幅下挫以及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信用评级之后,芝加哥大豆价格已经明显下跌,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定期发布的油厂压榨利润来看,进口大豆的压榨利润已经从上半年普遍每吨亏损400多元人民币,到现在每吨亏损缩减到100元人民币左右。

    部分人士表示,从8月情况看,抛储的必要性不是很大。虽然益海嘉里略微上调了小包装油的报价,但整体来看,国内食用油价格平稳,波幅极小,并未明显影响到CPI。而8月初,益海嘉里的涨价被认为是国家发改委已经略有松口,在允许企业略微涨价后,再来补贴,似乎不合情理。

    尽管有诸多争议,但决策层仍然坚持在此时定向抛储400万吨大豆。这应该与CPI创下37个月新高有关,调控通胀的高压之下,必须采取非常规手段打压终端零售食用油价格,虽不见得能确保终端小包装油价格绝对不上涨,但料能保持油价的基本稳定。

    豆油的消费正在进入高峰期,一方面因为中秋节、国庆节前后是销售的传统旺季,另一方面,由于近期政府严查食品安全问题,不少企业减少了调和油中掺杂的棕榈油含量,这也带动了豆油销售量的增加。

    自去年11月发改委约谈了中粮、益海嘉里等5家食用油巨头后,终端小包装油的限价一直持续到今年8月初,益海嘉里8月初小幅上调了金龙鱼的零售价。上述人士说,油厂压榨利润虽然因为豆粕价格上涨、进口大豆价格的下跌,亏损幅度有明显缩小,但整体来看终端食用油价格上涨的动力仍然很强。

    益海嘉里的调价并不意味着限价约束的解除,一个细节是,7月初左右,中粮曾经试图小幅上调花生油的价格,但仅过了两天,又将价格调回。且益海嘉里5%调价幅度被认为是杯水车薪,并没有对市场整体食用油价格造成影响。

    政府与占据市场份额超过8成的5家主要供应商达成限价默契后,大油脂企业不涨价,中小油企也涨不起来。

    国储库存的适机轮换估计也是大豆定向抛储最终得以成行的原因之一。市场传言这400万吨国储豆不少为2008年的库存,前述油脂企业人士也说,企业也判断这批陈豆至少存放了两年。

    一旦抛售完成,国储手中虽然已不剩余多少储备,但预计10月左右新豆上市之后,将启动新一轮收储,只是考虑到进口大豆涨价的压力以及国内大豆减产的预期,今年收储的力度预计会明显弱于往年200多万吨的收储量。

    今年的收储定价也将是一个难题,豆农因为大豆减产预期对今年价格抱持较高期望,而政府担心收储价过高会抬高国内大豆价格。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市场分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