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担忧情绪升致使油脂市场涨价暂时无望
6月21日,发改委等多部门派出联合工作组,对国内重点省份食用植物油库存展开为期10天左右的大调查。也许在国家彻底摸清“家底”之后,才会决定对食用油的调控是放或抑。本周引人关注的还有大商所组织的东北大豆、玉米考察。由于比价优势丧失,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明显缩减,而玉米种植受到追捧,水稻种植异军突起。这次考察或许会为豆类、油脂市场带来一丝提振。
青岛、秦皇岛、天津等重要港口,如今都有大量货物滞留在码头,港口库中堆积满满,泊位上还停靠着大量满载的货轮,这种“压港”现象屡见不鲜。在港口货品堆积如山的同时,大宗商品的贸易商和下游生产企业的仓库里却惊现“零库存”。大豆加工等行业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降低开工率甚至停产。这种零库存和低开工率就是企业资金难以周转和对后期需求严重不看好导致的。
这就为未来油脂价格走势不正常埋下了隐患。一旦油脂价格上调,下游生产需求恢复,势必引发大面积补库行为,或将明显推高原料价格进而迅速拉升油脂价格。近期油脂期价走势低迷,主要原因是欧债危机担忧情绪升温,同时,近期油脂基本面情况也不再支撑油脂期货价格。
本周豆类价格稳中有降,油脂价格继续下滑,幅度在100~150元/吨之间。其中,国内主要港口大豆分销价格维持在3900~4000 元/吨,沿海油厂豆粕报价为3050~3140元/吨;沿海四级豆油9600~9900元/吨;港口棕榈油报价集中在8950~9300元/吨;国内四级菜油出厂价9800~10400元/吨。
猪肉、鱼肉涨价,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减少,食用油涨价潜力较大等等利多因素,都被淹没在宏观经济的庞大作用下而无处发力。近期宏观经济面需要关注美元走势,由于市场比较担忧美国的经济复苏进程,而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到期,进一步的货币政策取向,也将对市场预期形成影响。
中国6月大豆进口价格或将下降,但进口大豆压榨料继续亏损。不过,南方洪涝灾害将会减少部分农产品供应,从而催生供应紧缺型的农产品价格上涨预期,对豆类、油脂具有一定影响。
目前油脂市场尚显平静,由于需求有限,市场交投清淡。四部委开展的植物油库存调查需要继续关注,其结果将关系到后期的政策调整,成为后期植物油市场的重要影响因素。
豆粕需求走强,国内油厂集体挺粕,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豆油走势。豆油现货上涨动力略显不足,但高企的原料及生产成本为其提供底部支持,预计短期以弱势整理为主。近来豆粕期价有相对强势迹象,笔者认为,随着消费需求的企稳,后市行情值得期待。
当前港口棕榈油库存在55万吨左右,后市旺季消费仍支撑进口商及油厂心态,抛售意愿不强,预计短期棕榈油跟盘弱势波动。
菜籽托市政策还未发布。由于政策不明,菜油出货不畅,油厂收购菜籽较为谨慎,目前收购价格为2.3~2.4元/斤,部分油厂已经停收。预计近期菜油价格维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