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政府调整托市收购 小麦收购资金缺乏

发布时间:2011-06-23

    农发行专项贷款都是投向中储粮的托市收购,再由中储粮分配给委托收储库点,但在今年小麦价格高开情况下,托市收购难以成行,各收购主体就无法拿到农发行的优惠贷款。

    目前国有粮食部门的处境也非常困难,缺乏收购资金严重困扰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除了托市收购的政策性贷款,国有粮食企业连普通贷款都贷不到。因为资金问题,有的粮食购销企业不能开秤,而已经开秤的粮食购销企业因资金短缺,不得不停止收购。这样下去,只有那些有实力的大资金和大企业才能进入粮食收购市场,长此以往将削弱国家对粮食安全的调节和管控能力。

    在小麦开秤价格高开的情况下,国家启动托市收购预案的可能性小,小麦收购将继续以市场收购为主。根据此前公布的《201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今年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为国标三等白小麦每市斤0.95元,红小麦、混合小麦每市斤0.93元,比去年分别提高了5分钱和7分钱。

   《执行预案》明确在主产区执行最低收购价的企业为中储粮总公司及其分公司,这意味着去年进入收购主体行列的中粮和华粮被调整至“收购主体”以外。此外,今年对最低价收购预案的执行作了更为细致的规定:在预案执行期间(5月21日至9月30日),以县为单位,当其小麦市场价格连续3天低于最低收购价时,由中储粮分公司会同省级价格、粮食、农业、农发行等有关部门核实确认后,报中储粮总公司批准在相关市县或全省范围内启动预案,并报国家有关部门备案。

    这是为了防止类似去年因各方抢粮而推高本已高开的小麦价格。在2010年的小麦政策性收购中,国家引进了中粮、华粮参与小麦最低价的政策性收购,中粮、中纺参与油菜籽最低价的政策性临储收购,希望对中储粮形成制约,营造一个竞争的收储市场。多个收购主体的加入导致小麦价格飙涨,对通胀形成了新的压力,上述政策仅仅执行了一个月就被叫停。国家这次把政策收购再次收归中储粮,就是怕再出现哄抬价格的情况。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市场分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