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频仍 全球谷物库存可能连续第二年减少
去年夏季,俄罗斯遭遇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全年粮食收成仅为6000多万吨,比前年减产约三分之一,并导致粮价和基本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去年俄通货膨胀率达到8.8%,超出政府预期。今年以来,俄物价涨势进一步加剧,全年通胀形势严峻。
为稳定国内粮食市场,俄政府从去年8月15日起禁止粮食出口,今年年初又将出口禁令延长至6月30日。
俄罗斯将于7月1日取消该国粮食出口禁令,充分表明俄罗斯库存粮食储备丰盈。不过,分析师认为,尽管俄罗斯取消粮食出口禁令,但对平抑粮食价格效果料甚微。
世界粮食价格飙涨至历史新高点。全球掀起辩论热潮,质疑政府不应补助鼓励生物燃料发展,部份机构被指责是引发2007-08年粮食危机的元凶。
“粮食能源化”正在引发粮食市场的巨大变动,其“连锁反应”目前有的已经显现,有的将继续显现。实际上,关于“粮食能源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的话题自其出现以来就没有停止过。
批评人士指出,用作燃料的农作物数量增长,将令农业粮食资源更加“捉襟见肘”。生物燃料计划是美国为取代传统石油燃料而开发,主要原料由乙醇、淀粉、糖及油籽作物等。美国能源部门指出,2050年生物燃料用量将占运输燃料量整体27%,远高于目前的2%。
欧盟和美国计划增加生物燃料的种植、美国中西部重要农业区周期性的干旱、洪水都给人们造成这样的印象:粮食价格还会不断飙升。造成粮食价格上升真正的黑手却是:世界上两大重要的农业产区--美国和欧洲数以万顷的土地挪做他用,用来生产汽车燃料。
近期美国持续发生极端气候天气,持续降雨及洪涝天气将减少今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近200万英亩,但其中只有小部分面和将转种大豆。
接受调查的15家谷物分析机构预测今年美国玉米面积将达到9034.9万,低于美国农业部预测的9220万英亩。
分析机构预测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为7676万英亩,较美国农业部预测的7660万英亩仅增加16万英亩。尽管市场传闻及时播种玉米的农民将会转种大豆。
所有分析机构均预测美国玉米面积将低于9220万英亩,最高预测与最低预测相差500万英亩以上。分析机构预测玉米产量将受恶劣天气影响下降,但亩产预测维持稳定。美国春小麦面积为1375.1万英亩,低于美国农业部最新预测的1442.7万英亩。
玉米价格在过去的12个月里已经翻了一倍,这主要是因为投机者认为,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种植国美国产量不足以满足全球库存需求。
报告显示,4月份纽交所食糖价格下跌18%,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牛肉批发价格下跌3.4%,猪肉价格下跌2.2%,小麦价格则上涨5%,玉米价格上涨9.1%。由于洪水减少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产量,同时旱灾减少了俄罗斯和欧洲的产量,过去一年里,小麦价格上涨57%,大豆为39%。
粮农组织的谷物价格指数上升到2008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由于玉米消费超出预期,干旱天气影响了美国和欧盟的小麦产量前景,全球谷物库存可能连续第二年减少。这会给全球通胀形势造成较大压力。
欧洲、中国与美国南方大平原受到旱灾蹂躏,恐损及农作物收成,密西西比河本月爆发洪患恐推迟玉米、黄豆与稻米栽种。联合国粮农组织5月23日指出,由于供需失衡,未来数年农产品价格将持续波动。
欧洲北部地区最近遭遇35年来最严重旱灾打击,带动国际粮食价格攀升,导致数百万人跌入“贫穷网”,陷入粮荒。德国农民要面对小麦枯黄、甜菜失收,而法国全国一半地区亦已实施限水。
有报导指出,欧洲多处地区的农民都因为这次旱灾而损失惨重,多国出现饲料短缺问题,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的啤酒花和英国东部的谷物也都严重失收。
随着欧洲热浪推升粮食价格,引致全球增添数百万人陷入贫穷和缺粮的境地,非洲、南美等落后国家也存在爆发严重暴乱的风险。
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指出,中国以及美国南部州份也出现旱灾,担心粮价持续飙升将引爆贫穷国家的暴乱危机。
欧洲在这个时候发生旱灾,对已饱受金融危机困扰的一些欧洲国家更是“雪上加霜”,财政预算压力更加沉重,更难对受灾农民增拨援助,造成恶性循环。
受国际粮食价格飙升及供应不足影响,俄罗斯、越南、印度、柬埔寨及阿根廷等粮食盛产国,纷纷出台限制粮食出口措施,以首先保证满足国内需求,此举进一步推升国家粮价飙升,进而增加粮食供应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