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后市天气状况将成为大豆市场主导因素

发布时间:2011-06-01

    6月份美国天气状况将决定美国大豆播种面积。此前一周USDA数据显示截止5月22日,美国大豆播种落后历史同期10%,令大豆价格获得一定支撑。由于USDA5月月报预估2010/11年度美国大豆结转库存为1.7万吨,尽管高于4月份数据,但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因此美国大豆播种面积对2011/12年度大豆供应至关重要。

    欧洲气候干旱令作物受损,同样损及欧盟油菜籽产量,令大豆需求增加,对豆价有一定支持。本年度欧盟大豆进口量料增加26%,至1370万吨,因多地区干旱影响欧盟油菜籽产量下降约6%。从北欧到中欧,今年3月至4月降雨量显著减少,中欧部分地区今年2月至4月降雨量不足长期平均水平的40%。瑞士甚至出现有史以来最干旱的旱灾。

    后市天气状况将成为市场主导因素。因2010年度全球范围内干旱气候曾推动农产品价格大涨,2011年度全球多地干旱气候令市场担忧加剧,后期天气情况将对农产品价格走势起决定性作用。

    中国长江中下游干旱令作物减产预期强烈,推动游资炒作热情。不过中国天气状况对大豆市场直接影响较小,主要为心理层面影响。此不确定的天气之外,中国市场大豆需求及政策调控态度也是后市关键之一。国内政策为管理通胀压力,对大豆及下游产品加以调控,令大豆压榨利润下降,需求降低。国内港口大豆库存超过600万吨,远高于以往同期水平。由于对2011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需求的估值不断下调,最初估值为5700万吨,近期下调至5300万吨。中国市场大豆采购情绪对美国大豆出口至关重要。

    4月份中国进口大豆约388万吨,5月13日报告中国5、6月大豆进口均可达450万吨,按此推算中国2011年1-6月大豆累计到货量将达2384万吨,比去年同期的2579万吨减少7.6%.尽管如此,国家粮油中心预计5月末港口库存将增至650万吨,4月港口库存约为670万吨,而去年同期只是500万吨。当前油厂和贸易商均亏损,大多数现货商均表示当前需要将库存控制到企业能承受的水平。

    近日饲料企业补货增加,豆粕价格有企稳迹象,但采购总量有限,油厂豆粕库存压力仍未缓解。充足的政府储备抛售仍将继续,预计国储毛豆油约150万吨, 2008/2009年度毛豆油成本在10000元/吨以上,顺价才抛。因此,国内去库存压力短期仍存在,预计豆类反弹空间有限。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市场分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