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融资现象普遍 导致大豆进口价格逐步提高

发布时间:2011-05-16

    随着南美洲产区大豆陆续上市,鉴于国内豆粕需求量仍未明显回升,国内主要港口进口大豆库存量有所增加。

    业内有传闻认为,在目前的国内主要港口进口大豆库存中,有近30%-40%的量属于融资性进口。但据分析,30%-40%的港口库存大豆用于融资的说法过度夸大了实际情况,比较客观的数字应该在10%-15%。

    若这一个别现象变为常态,将导致国内需求被过分夸大,国际大豆价格处于长期高位,国内油厂的采购成本终将被拉高。

    融资性进口一般是指贸易商通过抵押资产获得银行开具的信用证进口某种商品并迅速出手变现。如今,身价持续看涨的进口大豆也作为融资工具,悄悄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有一些贸易商通过进口大豆进行融资。目前全球经济还未完全好转,这是将资产进行变通的一种手段。如果单从利率的角度看,利用大豆融资要比向银行贷款成本低4到5个百分点。这个差额对于贸易商来说诱惑很大,因此,一些贸易商选择利用大豆融资也是可以理解的。

    据悉,东部一些港口地区的确有些分销商在进行大豆融资,有些企业并不从事有关大豆的经营活动,只是通过大豆融资,利用资金进行其他贸易。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市场分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