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面粉厂高价收购小麦意愿转淡
国内小麦收购市场人气进一步转淡,虽然主要产区普通陈麦(白麦、混麦)的收购价格区间仍位于1.05元/斤-1.11元/斤,但河南、河北和山东等局部地区仍有0.05元/斤-0.01元/斤的周环比降幅。当前国际市场对于小麦、玉米的天气炒作刚刚揭开序幕,而国内粮食价格近年整体创纪录的升势难改,加上周边市场包括能源、养殖和饲料等行业成本整体上浮的连带影响,共同支撑国产小麦期、现货价格延续高位调整的“静态”强市特征。
2010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稻谷、玉米和小麦三大口粮价格联袂上涨,支撑因素除了来自国际市场的输入型通胀预期影响,也包括部分品种、部分地区粮食供求缺口的扩大。早在去年秋粮上市前后,中央政府通过“库存限制令”、“粮价限涨令”等行政性手段,以及采取扩大进口原粮采购数量、补充国内供应渠道,定期、定点、定向、定量投放中央储备粮食等市场化调控措施,对国产原粮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形成阶段性的抑制作用。
进入3月份下旬以来,随着国内华北冬麦区旱情程度的明显缓解,包括中央政府通过行政、市场“双管齐下”的手段,有针对性的密集调控国内物价抬头趋势,并且已经公布将在今年5月1日彻底废止讨论十年之久的“太白粉”。现阶段的市场背景和政策导向之下,对于国内年设计产能超亿吨的面粉加工企业而言,行业内部竞争格局近年明显加剧,小麦原粮等生产成本水平逐年抬升,使得“天然粉”时代到来之前,更多的制粉企业选择谨慎观望、消化现有库存为主。
卫生部等部门今年3月1日正式发布公告,宣布将撤销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生产、在面粉产品中使用或添加这两种物质。如果取消“太白粉”的使用,对于小麦制粉企业而言,每吨平均成本也不过减少10多元,对于企业盈利或亏损的空间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更有意义的是,一旦目前国内面粉行业全面使用的有关添加剂被禁用,小麦加工企业新鲜“出炉”的面粉需要一周至两周的后熟期,这将进一步加剧中、小面粉厂的资金周转压力。显然,在当前国内面粉销量月环比明显下滑的需求背景之下,对于“太白粉”禁令的即将生效,多数加工企业自然倾向于更为谨慎的观望态度,对高价现货小麦的收购意愿也较前期继续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