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内豆粕仍旧可能维持高位宽幅震荡
外盘大豆的两次跌停都被生生拉起,说明跌势乏力,支撑强劲。而大连豆粕在前期低点也获得了支撑,从去年6月份以来的上升趋势依旧没有彻底破坏。短期内仍旧可能维持高位宽幅震荡。具体到能否强劲上扬、突破前期高点,还需要新的利多消息刺激。
国内加息和提准、中东政局动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再露苗头、欧元区和英央行酝酿加息、日本大地震……春节后一连串的利空消息将大连豆粕先前的上升趋势扭转。主力合约M1201一度下跌了300多点。饱受利空消息摧残的豆粕是继续绵延下跌,还是绝地反击,再触前期高点,市场莫衷一是,出现较大分歧。日内高开低走和低开高走行情在上周不断上演。我们认为,利空消息频现,豆粕回调是市场的正常反映。但潜在的利多可能会使行情出现反复,目前价位仍不建议盲目追空。
市场对利空消息反映过度,价格下跌趋势不具延续性。由于我国豆粕消费的供应主要进口,就中长期走势看,以 CBOT大豆分析相对偏准一些。从CBOT大豆走势图上可以看出,春节后出现了2次跌停板,一次是2月22日,一次是3月15日。第一次跌停主要是受利比亚政局动荡,原油暴涨,周边商品暴跌拖累大豆所致;第二次跌停主要是受日本大地震,市场担忧商品需求下降所致。两次跌停板的第二天均出现明显反弹,很短的时间内都吞掉了跌停板大阴线。这足以说明市场短暂的恐慌终究被理性所战胜。而我们冷静客观分析,利比亚政局动荡对大豆、豆粕的消费影响不会很大,而日本地震、核泄露威胁担心同样不会根本影响到大豆、豆粕的整体供需。恐慌情绪宣泄后,第二天便以红盘报收用超跌反弹来解释未免牵强,我们更愿意相信市场没有足以延续跌势的后续利空消息。
瘦肉精事件对豆粕消费影响程度有限。在3路15晚会上,央视爆出了双汇生产的肉食品使用了用瘦肉精喂养的生猪肉源的消息。一时间造成了市场对猪肉安全的忧虑。而部分投资者则担心会出现象三聚氰胺事件对奶业那样的严重冲击。我们认为,瘦肉精事件在前几年已经被报道,是检疫上出的漏洞,应该属于个案。而且对人的危害没有三聚那样程度深。消费者因此担心猪肉安全,进而减少消费量,影响生猪养殖规模,大幅度降低豆粕需求的因果传导的可能性不大。
美豆争地利多仍值得期待。虽然3月份以来CBOT玉米下跌幅度较大,大豆玉米比值一度上升到 2以上水平,但经过上周三、四、五强弱的演变,大豆和玉米主力合约比值再度回到2以下,上周五收盘为1.99。这必然使得在今年美国新作大豆和玉米播种中,大豆处于不利的地位。目前关于今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美国农业部在不同报告中也都有不同的预测,由于休耕土地的释放,预测面积高于去年,而目前民间咨询机构预测也大多是增加。但目前所有面积数字都只是停留在估计的阶段。在3月31日,美国农业部将公布基于实际调查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报告。从以往历史看,几乎和之前预测以及民间预测全不相同。今年到底会公布怎样的数字?这也成为近期行情发展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除美国大豆和玉米有争地效应,在我国东北大豆主产区同样面临着争地的情形。由于玉米价格高企,种植效益较好。据调查,东北农民将在适宜种植玉米的土地上,扩大玉米播种面积,降低大豆播种面积,据预计大豆播种减少幅度可能在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