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自给不足 中国粮食安全面临新抉择

发布时间:2011-02-26

    近10年以来,为了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我国一直实行的是低粮价策略。这就导致了我国粮食生产的比较利益太低使农民不愿意生产粮食。原本精耕细作的耕种方式也就荡然无存了,变成了粗放式生产。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体:农民出现了大问题,目前的各种价格信号与制度约束使农民不愿意进行更多的粮食生产,大量年轻劳动力流出农村。仅2010年,全国农民工总数达2.42亿人。其中外出就业1.53亿人,本地非农就业0.89亿人。

    从目前农村收入结构来看,粮食生产比较利益太低,新的工农剪刀差,即:种粮收入与种植经济作物收入、外出打工收入与种粮收入愈拉愈大。

    1976年以前:每斤玉米的收购价为0.08元,当时工资40元左右。到2008年,玉米提价到0.8元-0.9元,提高了11倍左右;而城里人工资已经达1300至1400元,至少提高了30倍以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粮效益低使农民“抛荒”不种粮或者粗放种粮,能种三季的只种一季,使粮食供应愈来愈严重。

    保持95%的粮食自给率一直是我国的骄傲。但这种傲气还能坚持多长时间值得思考。

    自2010年开始的旱情究竟对我国粮食生产造成多大影响的预判还没有出炉,国际市场就开始大肆炒作中国粮食缺口。

    近日,外媒报道称,全球食品价格的上涨几乎不需要更多理由支持。但有传言称,由于收成欠佳,中国今年可能不得不增加小麦进口,这令市场变得更加紧张。2月份,小麦价格触及约两年半高点。

    2月23日,渣打银行发布研究报告也称,中国玉米库存已经处于历史偏低的水平,可能大量进口玉米。渣打银行分析师援引美国农业部的数据称,中国2010-2011种植季玉米储量与消费量之间的比率为37%,远低于1993-2003年期间93%的平均比率。

    虽然说炒作中国需求有一些非经济因素存在,但中国粮食进口大增是无可反驳的事实。中国2010年进口玉米157万吨,为2009年的19倍。小麦进口量为120万吨,增幅为36%。美国农业部数据也显示,2010年中国进口了175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占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5.1%,我国首次成为全球进口美国农产品最多的国家。这个趋势还将持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预测,中国粮食净进口量将由1997年的416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976万吨和2020年的2224万吨,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中国粮食进口增速如此之快,确实让外国担忧不已。中国在国际市场的任何动作都很可能会引来一连串的反应。粮食价格也会因此而迅速高企。中国粮食一旦出现缺口,想从国际市场购进,势必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所幸的是,在粮食安全到底依靠自给还是进口的问题上,政府还是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中国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发文称,国际市场粮食供求呈偏紧态势,依靠大量进口来解决国内粮食问题显然不现实,因此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粮食安全将会是十二五面临的最大挑战。诸多的矛盾政府要尽快做出抉择。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行业信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