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国内大米需求旺盛 米价略有上涨

发布时间:2011-01-17

    新年伊始,之前低迷了近两周的籼稻米市场出现好转,随着南方需求增加、贸易商积极采购,2011年1月初,国内南方稻米市场重新活跃起来。而在东北运输受限、粳米需求旺盛的利好因素支撑下,苏皖地区粳米价格也逐步走高。据中华粮网数据中心检测,本周销区东北米价也出现小幅上涨。至此,国内整个稻米市场的“春天”来临。

  大米需求旺盛 米价略有上涨

  在过去的两周时间里,南方籼米出厂价普遍上调了20-40元/吨,东北粳米出厂价与年前基本持平,涨幅微小;江苏粳米出厂价普遍上调幅度也在60元/吨左右。在销区,不论是东北米还是籼米,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据中华粮网监测,14日广州东北米批发价在4460元/吨左右,比月初上涨60元/吨;湖南产标一早籼米批发价3460元/吨,持平;湖北产两优培九米4260元/吨,上涨160元/吨。虽然国内大米市场需求增加,价格也略有上涨,但产区相关加工企业,却并不是那么乐观。

  稻米价差缩小 米企利润减少

  据调查,目前黑龙江虎林普通圆粒粳稻收购价保持在2740元/吨左右,比月初上涨60元;稻米价差为1200元/吨。江苏淮安收购价在2780元/吨,上涨40元;稻米价差为1080元/吨。加工利润分别为95-100元/吨和91元/吨。米企加工利润较低,米厂开工积极性不高。

  国家调控基调不变 稻米承压上涨

  2010年10月到11月之间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台最密集的阶段,正是在这种强大的政策压力下,国内稻米市场出现了止涨回调的局面。然而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里,国家没有再颁布新的调控政策,市场在强大需求拉动下开始出现松动,企业由观望转为谨慎收购,尤其南方、苏皖地区稻米加工企业积极性明显提高,稻谷收购价也随之上涨。而东北粳稻在1月传出国家储备开始展开收购的消息后,市场受到一定提振,由于运输限制,销区到货较少,供不足需导致东北米价格上涨。

  拍卖市场回暖 东北粳稻成交率止跌回升

  连续两周成交率下跌之后,东北粳稻成交率本周止跌回升,实际成交率9.01%,周比上涨4.36% 。不过成交均价为2060元/吨,周比下跌120元/吨,且主要集中在吉辽两省。而南方稻谷近一个月来拍卖成交率保持在6%-7%之间,基本保持稳定。成交价均价逐步上扬。

  观察拍卖市场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粳稻收购市场依然比较清淡,企业加工意愿不是很强,对于当前的稻谷价格承受压力较大。而南方稻谷成交均价略有上涨,稻谷收购市场比较活跃。对市场持一定看涨心理。

  稻谷收购进度放缓 收购难度加大

  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止2011年1月5日,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等6个粳稻主产省(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0年新产粳稻1489.7万吨。中晚籼稻主产省(区、市)各类粮食经营企业累计收购2010年新产中晚籼稻1652.6万吨。收购进度较上月放缓。主要原因在于农户手中余粮有限,并不集中卖粮,南方冻雨和东北大雪天气也增加了收购的难度。

  南方冻雨持续 稻谷储存难度加大

  进入2011年第一周,湖南、贵州等地就迎来了第一次冻雨大风天气,目前冻雨覆盖范围已经扩大到湖南、江西、云南、贵州、重庆、广西等地,并将持续到下周。而稻谷主产区湖北也将迎来大到暴雪。南、北方持续的雨雪天气为来年温度回升之后稻米的储存加大的难度。农户售粮积极性将在春节前后达到高峰。

  分析上述各种因素,笔者认为国内稻米市场的春天或将“昙花一现”,节后向下调整趋势较强。且昨日最新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1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在最近三个月内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年内首次上调。这说明通货膨胀目前不会出现大幅好转迹象,国家调控仍以紧缩货币、稳定物价为主。另外,春节过后,天气回暖,东北运力也将逐步好转,届时农户积极售粮,也会促使稻米价格回落。不过农民工返城、各大中专院校开学将带动大米市场需求,对市场将是个利好消息。建议相关加工企业及时加工或抛售高水分粮,保持少量库存过年。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市场分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