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仍处于供大于求格局
CBOT糙米期货周一连续第四个交易日收跌,因受技术性卖盘和获利了结拖累。糙米期货在12月早期触及一个月高位之后,在三周的时间内已经下滑了逾10%,CBOT 1月糙米合约收跌14美分或1%,至每英担13.25 1/2美元。盘中该合约触及自11月17日以来的最低点13.20 1/2美元。基本面消息,越南粮食协会称,今年越南稻米出口预计将触及673万吨的纪录高位,仅略低于之前的行业预估。
抑制稻谷价格上涨的影响因素除近期政策外,稻谷市场整体供应充裕的现状,使得后期稻谷价格并不具备大幅上涨的条件。
根据前期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产量实现连续七年增产,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此外,12月26日,温家宝总理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节目采访期间指出,我国粮食大约还有接近4千亿斤的储备,小麦、稻米、玉米都很充裕,具备稳定物价总水平最坚实的物质基础。
除上述官方权威机构和政府官员对粮食总体供应量充裕的表态外,统计数据也同样反映出我国稻谷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具体来看,中华粮网提供的稻谷供需平衡表显示,预计2010年度,稻谷总供应量约3936亿斤,需求量3745亿斤,年度结余191亿斤,全年稻米供需形势仍然较好。早籼稻方面,尽管2010年早籼稻产量同比呈现下降,但是过去10年间,早籼稻累计产量达3.55亿吨,而2006年至2010年12月上旬期间,国家临时性计划拍卖早籼稻累计量2479.55万吨,实际累计成交量1061.27万吨。另外,截至9月30日早稻收割结束,3—9月期间,早籼稻收购数量同比明显呈现下降态势,社会各类粮企收购合计676.1万吨,同比减少129万吨,国有粮企收购425.6万吨,同比下滑177.7万吨,其中两大主产区湖南、江西收购量降幅居前,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122.8万吨和180万吨。
稻谷总供应量得以保障且充裕的情况下,供需基本面良好状态亦难使稻谷价格大幅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