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早籼稻价格难以大幅度下滑

发布时间:2010-12-03

      早籼稻此轮大幅上涨的根本原因是由比价偏低和成本推动造成的,而流动性充裕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年度受天气影响,早稻和中晚稻产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相对于国家庞大的库存,本年度减产不足影响我国稻谷的供需。但单产的下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今年,政府大幅度提高稻谷托市收购价,从理论上讲,农民的种粮收入应该是增加的,但事实相反。一方面,本年度收购价上调增收的幅度难以弥补本年度早稻单产下降所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由于早稻种植成本特别是人力成本的增加大大侵蚀了卖粮的利润空间。预期收入的减少使农民惜售,而棉花、小麦、玉米、菜籽油等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行又使稻谷的价格显得更低,加剧了农民的惜售情绪,直接导致本年度早稻收购量特别是国有粮食企业的收购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

      截至9月30日,8个早籼稻主产区社会各类粮企累计收购2010年产早籼稻676.1万吨,同比减少129万吨。其中国有粮企累计收购425.8万吨,同比减少177.7万吨。截至11月20日,14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经营企业累计收购今年新产中晚籼稻934.5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135.1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454.8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289.6万吨。国家储备粮源数量减少,不利于国家对粮食市场的控制,会给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隐患。从农民卖粮的习惯性行为来看,历来是“卖跌不卖涨”。

      从农民收入的角度来看,种稻收入下降,农民会减少稻谷的种植,转向利润高的其他农副产品的种植和生产上。而今年棉花、玉米、油菜籽的高价给农民带来巨大诱惑,减少下年度稻谷的种植面积也在情理之中。而稻谷种植面积的减少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更大。早稻及稻谷现在的本质就是国家维护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博弈。经过大涨大跌之后,早稻价格近期也止涨企稳,部分地区出现小幅下挫,在稻谷刚性需求及国家托市的支撑下,早籼稻价格难以大幅度下滑。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市场分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