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玉米价格2010年12月上旬行情走势分析预测

发布时间:2010-12-01

     11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份CPI上升至4.4%,创25个月新高。CPI的持续攀升超出了决策层的容忍度,引发国家连续出台调控“组合拳”政策来干预物价。一方面,紧缩货币,将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逐渐向稳健型的方向转换。11月份,加息并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显示出国家在极其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下对价格调控的决心。另一方面,加强物价政策管理与干预。根据CPI上涨因素,国家政策调控面从房地产扩大至农产品市场。国务院先后出台“国四条”和“国十六条”,部署了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严厉查处恶性炒作事件,维护市场和价格秩序。随着政策的出台,期货市场全线下跌,部分品种甚至出现连续跌停的现象。从基本面上看,各品种均有差异,但跌势却高度相似,相关性极强,说明引发近期商品跌势的主要是宏观调控面的因素,供需基本面因素则退居次席。另外,国家相关部门连续进行粮棉油糖等农产品的抛出活动。据国家发改委表示,10月份以来已投放粮油2550万吨。

     从短期调控的意图来看,国家希望通过稳定市场情绪以控制价格上涨的速度而非方向。但在工业品与农产品比价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尤其是耕地面积减少、农资成本逐年增加的情况下,限制农产品价格无疑会损害农产品生产积极性。从长远看,工业品与农产品比价若不能修复将更不利于物价稳定。过去国内农产品供应是相对过剩,而现在供应过剩的格局正在被打破。尤其是在油脂油料市场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后,我国的玉米也开始转为净进口。这不仅让人联想到大豆、煤炭走过的路。在我国粮食库存出现下滑,需求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供需缺口面将慢慢扩大。这无疑会吸引投资资本的关注与炒作。

     受国家频繁出台各种调控政策影响,国内玉米现货价格保持高位稳定,局部产区有所回调。与此同时,农户惜售心态也略有松动,新季玉米上市量小幅增加,国家临储玉米拍卖成交低位整理。11月23日,国家临时存储玉米共计销售177.43万吨,成交量2.48 万吨,周比减少2.69万吨,成交率下降1.33个百分点十一月中旬以来,伴随着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及期货市场的大幅波动,农户的惜售心态略有松动,玉米上市数量有所增加,部分企业小幅回调收购价格。

     黑龙江农村玉米收购价格略有下跌。主流收购价格在1420-1500元/吨,水份25-28%,平均降幅20-40元/吨。由于地方中小粮点有降价行为,为此刺激了更多的粮源涌向玉米深加工企业。港口价格稳中略显趋弱;南方港口受到货量增加、周边市场采购放缓影响,行情继续走弱。周末北方港口主流平舱价格在2070元/吨,与周初基本持平。东北优质玉米最高成交价2170-2180元/吨,2010年度新粮成交价 2160-2170元/吨,较周初走低10元/吨。广东港口优质玉米价格继续走弱,主流成交价2160-2170元/吨,下跌5-10元/吨。目前港口玉米总库存33.6万吨,其中包含进口玉米6万吨左右,近期到货量、库存增加。

     11月初期,玉米价格已经涨至高点,达到了农民心理价格预期,玉米上市数量开始增加,部分产区企业收购量非常理想。随着上市量的增加,部分地区小幅回调了玉米收购价格。11月中下旬随着玉米上市量的进一步增加,玉米收购价格继续小幅回调。

     进入12月初,各地玉米上市量基本稳定,大型加工企业已经有了一部分的剩余库存,在11月份玉米价格稳步下滑的影响下,玉米上市量又所减少。不过在需求旺盛、货源维持小幅平稳的情况下,南北各地贸易商和用粮企业购粮积极性仍然较高,12月上旬玉米价格维持稳定将成为市场主旋律。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市场分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