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二、三季度小麦价格行情走势分析
2010年1-8月份我国共进口小麦110.5580万吨,同比增加显著,但我国小麦市场总体呈现供需平衡格局,进口小麦暂未能对总体供需形势产生较大影响,进口小麦的用途主要是用来改善国内小麦的品质,弥补国产优质麦的不足。
6月份,受夏粮减产预期、收购主体增加、农民惜售心理增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小麦价格上涨迅猛,且南方产区红小麦资源稀缺,引来了多方主体入市抢购,包括 本省粮食收储企业、自营贸易商、当地面粉加工企业等,导致小麦收购价格一路上涨至历史高点。虽然2010年国家再次提高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底价,从政策面 上构筑了小麦价格运行的底部空间,但是7、8月份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刷新高,分别同比上涨3.3%、3.5%,通胀压力增大,再加上夏粮收购初期小麦 价格就上涨过快,国家相关部门不得不采取一定的宏调措施调控市场。
7月初开始,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维护市场价格稳定,开展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检查,严厉打击农产品价格炒作,每周保持450万吨的最低收购价小麦投放,同时 加放面粉加工企业专场竞拍,令小麦价格有所承压,也使处于“高温”状态的小麦市场逐渐降温,但小麦价格仍处相对高位。7月中上旬,由于市场价格偏高,多数 收购主体观望心理增强,产区新麦价格高位震荡整理;7月底到8月份,国家加大对小麦市场的调控力度,停收最低收购价小麦,增加两次托市麦专场拍卖,在国家 加大调控力度下,市场收购主体减少,产区新麦价格大多回落后趋于平稳。
8月下旬开始,随着中秋节、国庆节的日益临近,面粉需求旺季来临,面粉加工企业积极备货,纷纷在产区加紧采购小麦,导致小麦市场需求回暖,加上产区粮源渐 趋减少,农民忙于秋收,产区贸易商惜售等,致使小麦价格稳中上涨。同时,8月份,养殖业行情转好,饲料需求上升,但受玉米价格高位运行的影响,部分饲料加 工企业将采购目光转向了饲料小麦,带动小麦市场需求。另外,3季度国内沿海地区频遭热带风暴的袭击,粮船运输受阻,亦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小麦价格。
8月中下旬至9月份小麦价格呈小幅上涨态势。9月份,受面粉市场消费回暖及饲料小麦购销活跃的提振,加工企业采购小麦的积极性逐渐提升,新麦市场又迎来新一波的上涨行情。
2010年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2241万吨,大幅减少。7月份以来,由于主产省新麦上市后价格上涨迅速,并全面高于最低收购价底价,客观上导致最低收购价 收购停滞,因此,2010年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数量较往年大幅减少。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至9月20日,中储粮委托收储库点在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和湖 北5省按最低收购价累计收购小麦2240.9万吨,占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的56%。
8月份开始国家临储进口小麦仅在内蒙古投放,为维护市场秩序、保证粮价平稳运行,国家有关部门规定,自9月1日起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国家临时存储进口小麦竞 价交易的买受人仅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面粉加工企业,买受人所购买的小麦仅限于本企业自用加工,不得转卖。这一通知的出台保证了当地市场小麦的供应,为小麦价 格有效降温。
截至2010年9月29日,包含两次最低收购价小麦专场拍卖,3季度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共计进行了14次,累计投放托市小麦6404.7万吨,总成交量 511.78万吨,总成交率8.0%,平均成交量在36.56万吨左右。总体来看,3季度托市麦成交量呈“V”走势,受季节性消费平淡、国家宏观调控等因 素影响,7月份以来托市麦成交量持续走低,8月中旬达到年度最低,随后触底反弹;在9月份消费回暖的刺激下,托市麦成交量不断回升,9月29日成交量回升 至71.7万吨。
截至9月底,2009年最低收购价小麦库存量已不足两千万吨,由于库存分布极大不均衡,其中湖北、安徽、江苏库存消耗速度较快,湖北预估不足二十万吨,安 徽预估在七十多万吨,江苏预估在五六十万吨,目前市场上现货价格均处于年度同期高位,而2010年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数量又较去年大幅减少(其中安徽 395万吨,江苏65万吨),从粮食市场宏观调控角度考虑,即:保证粮食稳定供应和市场价格合理运行,预计2010年最低收购价小麦或将从这三个省开始投 放,届时销售底价或将提高,托市麦将现竞抢激烈局面,成交价格会逐步与市场现货价接轨。
国家继续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同时政策不断提高支农惠农力度,通过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并连续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使粮价保持了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据市场惯例来看,10月份国家将出台新的小麦收购政策,国家发改委相关官员日前表示,明年的小麦收购价“肯定还会比今年的有所提高”。自2006年我国在小麦市场实施托市收购政策以来,该政策直接决定着国内小麦市场的走势,从当前来看市场对国家政策仍持有较大预期。
九月份以来,受市场需求好转提振,国内小麦价格出现新一波上涨行情。预计在十月份面粉消费旺季的刺激下,同时伴随着国内外小麦期货的不断坚挺走高及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大力支撑下,小麦价格仍将继续走高。同时仍需密切关注国家粮食市场调控政策、全国秋粮收获和收购形势及今年冬播小麦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