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类受美豆继续上涨创新高带动
过去三个月,食用油涨幅超过10%,大豆压榨厂一扫上半年萎靡不振的状态,分析人士估算,部分前期大量储备低价进口大豆的企业每吨加工利润高达700~800元。
豆油和豆粕是大豆压榨的两种主要产物,今年7月1日天津港一级散装豆油的价格为每吨7250元,到9月30日上涨至每吨8500元,涨幅17.2%;豆粕方面,关内地区如江苏市场豆粕的价格已经涨到每吨3600元左右,而今年7月1日,关内豆粕价格约每吨2800元,3个月下来豆粕涨幅28.6%。
今年上半年,因为豆油和豆粕价格低迷不振,不少大豆加工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随着豆油和豆粕价格反弹,部分使用进口大豆的压榨企业利润目前处在很高的水平,加工每吨的利润达到700~800元,正常情况下,企业加工1吨大豆利润在100~200元。部分加工企业获得超高利润在于今年前期大量采购了低价进口大豆。据中华油脂网价格监测显示:10月11日~15日,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格广州黄埔港3900元/吨、江苏张家港3950元/吨、辽宁大连港3800元/吨,而有些企业前期采购的进口大豆价格每吨只有3300~3400元,有些低至每吨3100元,这些成本较低的大豆加工成油和豆粕,以目前价格出售利润水平因此较高。一家企业的负责人说,现在谁手里有大豆,谁就有钱赚。
以国产大豆为原料的大豆压榨企业现在也有较好的利润。东北一家大豆压榨企业的负责人介绍,黑龙江市场的豆油和豆粕价格要比关内地区低,豆粕每吨3300元左右,四级豆油每吨约8900元,企业收购的大豆价格每吨3760元。据此计算,加工每吨大豆的利润约340元,这位负责人说,现在企业的苦恼是拿不到贷款开机生产,虽然有挣钱的机会只能眼睁睁看着。
近期,国内油厂大豆理论压榨利润一直保持较高位置,以哈尔滨地区8950元/吨的四级豆油价格,43%豆粕3300元/吨的销售价格和3760元/吨的收购成本来计算,国产大豆加工理论压榨利润约为204元/吨;以广东9000元/吨的四级豆油价格,3650元/吨的豆粕销售价格和3900元/吨的分销价格来估算,进口大豆的理论压榨利润为530元/吨。由于加工企业利润水平较高,如果国家今年继续在东北大豆主产区施行临时收储,往年的大豆加工补贴可能会取消。2009年有关部门宣布企业每加工1吨国产大豆给予160元的补贴,扭转了企业加工国产大豆亏损的局面。
受美豆继续上涨创新高带动,周五国内豆类高开,之后虽有回落,但很快继续恢复震荡上涨走势,延续一周来日内不断创新高的行情。豆粕走势和周四一样仍相对较弱,但移仓更为活跃,9月放量增仓。
美豆电子盘突破12美元关口、棉花白糖等周边商品市场上涨、A股继续走强等继续提振豆类价格上涨。美豆走势和资金仍是决定价格走势的关键。
周五晚美豆上冲12美元关口上方后震荡回落小幅收低。连续上涨创新高后市场面临技术调整压力,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讲话后美元反弹并由此原油黄金等市场价格走弱对整体商品价格构成压力。基本面方面南美旱情改善及美豆周出口销售报告显示周销量在预期内等也对盘面构成利空压力。
但中国采购强劲仍对市场提供利多支撑,抑制价格回落空间。USDA周五再次宣布向中国销售24万吨大豆,另外还向未知地销售27.9万吨大豆。中国三天采购美豆数量达81.75万吨。维持近日观点:美豆需求强劲、南美天气炒作及与玉米比价面积竞争以及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美元中长期走势仍将延续疲软等将继续支持美豆震荡上涨。继周五盘中突破12美元价格回落后,关注近日美豆能否继续在新利多因素推动下有效突破12美元阻力。重点关注基金持仓变化。同时继续关注南美天气及全球宏观经济动态。
在美豆没有深幅调整迹象及宽松货币政策下充裕的资金将推动国内豆类价格仍有进一步上冲动力。但国内市场本周需要关注即将公布的国内9月份经济数据。市场预期9月CPI指标会再创新高。通胀压力下仍需随时警惕后续相关调控政策的出台。另外,美豆创新高后短期面临调整压力也将抑制国内豆类冲高动能,近日可能会跟盘小幅调整。操作上仍建议多单继续持有,回调仍以做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