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未来或将呈现弱势下跌走势
截至9月7日当周,基金在美豆上的总持仓为527472手,处于近两年来的高位,显示当前资金对于美豆的兴趣非常浓厚,美豆的活跃度非常高,基金净多单为142447手,连续6周增加,并且已经处于自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位,显示了资金对美豆的看涨意愿强烈。而国内大连豆粕的成交和持仓量也自7月份开始增加,当前处于较高水平,显示资金对于豆粕的兴趣增加,豆粕的活跃度提升,后期将利多豆粕期价。
豆粕作为饲用原料的一种,其与玉米等其他饲用原料存在着替代关系,它们比价的高低决定着用量的相对大小。现在大连豆粕和玉米的比价大概在1.5以下,按照1.6附近的正常水平来看,豆粕与玉米的比价是相对偏低的。并且,当前玉米价格上涨意愿强烈。后期,豆粕和玉米的比价可能更低,豆粕对玉米的替代效应也将更加明显。
目前,国内已临近中秋、国庆等节日,市场迎来传统意义上的肉类消费旺季,按照常规也将增加肉类的需求,而满足这部分需求的生猪即是前期补栏当前存栏的生猪,对于饲料的需求比较旺盛。据农业部日前发布的信息,截至7月底,全国生猪存栏量为44000万头,月环比上涨0.76%,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630万头,月环比下降1.07%,能繁母猪占生猪存栏量的比例为10.52%,高于国家调控目标下限4100万头和9%的水平,说明了国内生猪供应的潜力还是比较大,后期有利于豆粕等饲用原料的消费。
受中、阿豆油贸易摩擦的影响,我国今年大豆进口量异常活跃,自年初到7月份,月均进口量为439万吨,处于历年来的高位,并且6月份月度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620万吨,市场预计随后的几个月我国的大豆进口量还将保持在400万—500万吨的水平。如此庞大的进口量也使得我国港口一度出现“挤港胀库”的现象。最新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进口大豆的港口库存为607万吨,虽然较最高时期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高位区,这说明我国随后几个月的大豆供应是充足的。
按照当前进口大豆的压榨利润约150元/吨来看,大豆的压榨收益是比较丰厚的,那么油厂自然积极压榨,开工率较高,相应的豆粕供给也将持续增加。超额大豆的进口本是为了满足中、阿豆油贸易摩擦造成的豆油缺口,但是大豆的压榨却带来了豆粕的超额供给,豆粕供应非常宽松,6、7月份豆粕的出口量大幅增加也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自7月初开始的这波豆类涨势,豆粕(资讯,行情)虽然也录得了不错的涨幅,但基本处于跟随状态。在豆油、大豆纷纷逼近甚至突破两年来高点的时候,豆粕主力1105合约却距离高点仍有一段距离,显示了豆粕的相对弱势。随着9月份美豆供需报告尘埃落定,美豆丰产已成定局,那么豆粕的弱势性可能体现的更加明显,未来或将呈现弱势下跌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