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小麦大起大落 国内小麦价格运行平稳
8月初,一则关于俄罗斯出现罕见的异常高温和旱灾,导致其国内小麦产量大幅下降,俄罗斯政府甚至颁布了临时禁止部分农产品出口的消息推动了国际粮食价格的全面上涨。美国三家小麦期货市场收盘大幅上涨,创下了两年来的最高水平。CBOT9月合约涨停,即上涨60美分,报收785.75美分/蒲式耳,这是自2008年8月29份以来的最高水平。KCBT9月合约上涨53.50美分,报收780美分/蒲式耳。盘中该合约一度涨停,创下了2008年九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即786.50美分/蒲式耳。MGE9月合约上涨51美分,报收783美分/蒲式耳。盘中该合约同样涨停,创下了2009年六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即792美分/蒲式耳。
USDA在8月份的报告中预计,全球2010/11年度小麦供应量大幅下调,预计下调1530万吨,预计总产量为6.4574亿吨。其中,由于7月和 8月初持续极端干旱及创纪录高温天气,导致俄罗斯小麦产量预测下调700万吨。不过,随着俄罗斯一再否认将大量进口粮食,芝加哥小麦期价自高点小幅回落。而国内强麦期货市场在国际市场大起大落的环境下,整体保持稳定的局面。月初在收购价攀升的推动下,CBOT强麦主力1101合约以2491元/吨创下历史高点,此后在国家调控的影响下,期货价格保持在2440-2470元/吨区间内震荡运行。
从现货收购价来看,由于今年我国新麦上市以来,各收购主体的提价收购使得产区价格快速升高,较往年提前与陈麦接轨,并大幅高出政府托市价水平,在短期内涨至阶段性高位。不过,随着中央政府出台调控政策进行干预,包括部分企业、粮库自身也难以接受过高的小麦收购成本,华北主产区的粮库陆续暂停收购,剩余收购主体也开始下调小麦收购价格,共同抑制前期国产小麦现货价格的涨势。
不过,进入8月份中旬,山东等地的部分主产区出现持续降雨,对小麦收购市场造成短期影响,造成农民对小麦价格的心理预期提升。同时,国内小麦的整体减产,部分主产区余粮数量因灾同比明显下降,也使得农民惜售心态日趋增强。在多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国内期、现货市场维持强势箱体振荡的抗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