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价格2010年9月份有望继续坚挺
8月份,国内玉米市场的关注焦点依然在供求失衡和国家调控之间,然而随着市场粮源的愈发紧张,政策调控力度也不断加大。在下半月,政策调控因素成为了主导期货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大连玉米期货主力1101合约在创下2006元/吨的历史新高后震荡回落。
自3月份以来,国内玉米价格出现一轮大涨行情,为平抑市场粮价,国家有关部门自4月起就提前启动了国储玉米的拍卖活动。然而,随着国家临储玉米和中央储备玉米的相继出库,预期的目的并没有达到,玉米期、现货价格均在拍卖中继续上涨。5月份,有关部门开始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来限制东北国储玉米竞拍的主体数量,并通过相应的监控措施来防止拍卖玉米进入市场流通环节。
但从数次的拍卖情况来看,5月份至今,每周玉米的投放量均保持在100万吨,不过在8月17日举行的东北国储玉米拍卖活动中,投放量缩减至40万吨,这也是今年我国政府首次压缩拍卖数量,且降幅达到了60%,这就直接导致此次拍卖成交价格以1751元/吨的价格回升至年内的最高水平。拍卖的大幅缩量似乎也暗示着目前我国政府手中的玉米库存数量已经略显紧张。
目前中国玉米储备数量已较去年出现了大幅下降,其中2008年所收储的玉米已经基本售罄。我国玉米储备量的不足必将增大我国政府在管理玉米市场方面的难度。不过,国家对市场调控意愿依然十分强烈。8月20日,国家再次对国储玉米进行拍卖,从而出现了拍卖历史上首次的一周双抛,而成交价格更是达到了1756元/吨的高位,成交率也在80%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中国玉米年内不存在供求缺口,且当前国内玉米货源充裕,国家库存充足、布局均衡,政府拥有足够的市场调控能力和决心。于是,在8月24日的竞拍交易中,投放量突然从之前公告中的40万吨调增至100万吨。不过从投放数量来看,09年产玉米计划销售量为70.42 万吨,超出08年产玉米数量(20.57万吨)的3倍多。根据近几年国家在东北产区的收储情况来看,2008年的政策收购数量最为庞大,而2009年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中储粮在东北收购的玉米数量十分有限,09年产玉米的大量出库也使得国储库存的紧张程度愈发明显。此外,东北玉米交易细则也再度修改,要求自8月31日起,企业必须按新细则要求,提交《玉米日处理能力(日需求量)及定期报送统计报表证明》后才能购买东北玉米。此次交易细则的再一次修改更是彰显了政府对玉米市场监管的力度。
在国家政策的强力调控下,之前南北港口坚挺的现货价格也受到了动摇,港内贸易商的心态有继续变化中。对于国家调控力度空前的压力,北方港口价格开始向下小幅调整,平舱报价由2030-2040元/吨开始回落,不过较月初依然有30-40元/吨的涨幅。北方整港库存稳定在110万吨左右,但是贸易商发货心态开始显现积极状态。而广东港口价格也同现弱势,港口内优质玉米主流成交价格也小幅走弱,目前港内主流成交价格在2100-2110元/吨,但较月初的上涨幅度亦为30.-40元/吨,不过由于好粮依旧偏紧,价格还是相对坚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