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跟风下跌趋势将延续
在美麦带领下,7、8月份的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显得格外抢眼,美豆也在两级分化的产区天气、强劲的出口销售和中国需求支撑下尽情演绎反弹行情,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从900美分底部到1049美分高位的转换,不过市场的做多热情最终还是在事实面前冷静了下来。从价格运行的历史规律来看,丰收在即美豆期价回落才合情合理,一贯跟风的连豆跌势必将延续。
从美豆30多年来的单产数据规律来看,每一次从较低单产恢复后,一般要经过3年才会出现单产下调的情况,那么在2008/2009年度较低单产恢复的第二年就出现单产下调的情况应该属于小概率事件。美国农业部8月供需报告对2010/2011年度美豆单产的上调再次证实了以上观点,单产预估为44蒲式耳/英亩,高于此前分析师预测的43.2蒲式耳/英亩和7月报告预估的42.9蒲式耳/英亩,78.9百万英亩的播种面积也在2009/2010年度的77.5百万英亩之上。因此,后期天气只要正常,美豆2010/2011年度丰产就指日可待。
单看美国出口数据,我们还真能看到出口需求强劲的一面,毕竟不管从旧作累计销售数据还是从新作累积销售数据都可以看出,美豆近两年的出口需求远远好于往年同期。截止到8月12日的美豆周度出口销售数据显示,美豆2009/2010年度旧作累计销售约4250万吨,高于2008/2009年度的3600万吨;2010/2011年度累计销售新作约1450万吨,高于2008/2009年度的750万吨。美国大豆的丰产被强劲的出口需求消化,但另外两个大豆主产国和出口国的情况也是如此吗?我们知道,2009/2010年度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也都是丰产的,但它们的出口销售情况并没有那么乐观。第二出口大国巴西在2008/2009减产的时候出口量都有2999万吨,而在增产的2009/2010年度出口量反而下降到2835万吨;好在第三出口大国阿根廷出口量增加了395万吨至950万吨。不过和美国相比,南美新增产量的消化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旧作库存紧张的情况仅仅出现在美国,全球大豆供给仍然处于比较宽松的格局。
不管是从美豆11月合约还是从连豆主力合约的历史价格走势规律来看,8月份往往都是大豆月度价格的相对低点,为什么是8月份呢?因为8月份通常是确定北半球大豆单产的结荚鼓粒期,此前大豆生长阶段有关天气威胁传言的真假在此时都会得到验证,深入田间调查的单产数据将更加真实可信,具体反映到价格上自然是虚高价格的理性回落,这一规律在大豆长势良好的年份可参考性就更强。
美豆11月合约价格运行规律
长势良好的美豆丰收在望,价格下调才符合价格运行规律。预计连豆在港口库存居高不下、国内库存充裕的情况下,跟风下跌的趋势必将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