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多方博弈中国粮市 粮食抢购大战已经打响

发布时间:2010-08-01

    广西桂林灌阳县文市镇是一个石灰岩地区,这里的农民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玉米。今年以来,稻谷收购价从去年每担95元升到最高时的120元左右,这个价格在过去连做梦都梦不到。到镇街赶集的老李高兴地对记者说,粮价从一个月前就已经开始上升,当时镇上粮食经纪人开车到村里收粮,他的一担去年的陈谷竟然也卖到了120元,而以往稻谷价格基本上维持在每斤0.9到0.95元.


  在南方水稻价格走高之前,北方的小麦、玉米价格就已强势攀升。目前河南、安徽的小麦收购价普遍在1.88元/公斤左右,山东、河北等地平均可到达2.04元/公斤,其中优质小麦的价格已达2.12元/公斤。虽然同期涨幅约为10%,但和玉米等其他粮食作物相比,目前小麦的涨幅仍然是最小的。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表明,今年一季度,主产区玉米的收购价格同比增长21.9%。

  国家农业部的专家也认为,今年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导致了粮食生产和供给呈下行态势。而截止到7月12日,江西、湖北、湖南等南方8省区农作物遭受强降雨和洪水袭击,已经“冲走”了超过113万公顷粮田的收成。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中国严控商品之一的粮食,无论产量还是价格一直都相对稳定,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波动,为何却在今年突然出现异动?不少人认为,粮价飙升的罪魁祸首是异常的天气以及不断的洪涝灾害。

  江西婺源是中国粮仓之一,往年到田间地头收购,每斤稻谷收购价在0.9元左右,但今年的夏粮尽管还没有开始收割,市场价格每斤已经上升了0.05元,如果通过各乡村做粮食生意的经纪人收粮再运到县、区,每斤价格还会额外再升0.03至0.05元。

  而农业部的公开信息也显示,中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两成以上正来自于这些受灾地区。截至目前,湖北省农业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人民币90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1800多万亩,成灾约900万亩,绝收约190万亩。而江西省早、中稻成灾面积达622万亩,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23%;绝收面积达132.32万亩,占总面积的4.9%。安徽是早稻的另一重要产区,早稻和一季稻等成灾面积达216万亩,绝收33万亩。

  “天灾不仅直接导致粮食失收,还间接影响粮食种植成本。”一位农业专家说,受天气、土地等因素影响,今年华北地区每亩小麦种植成本为550-600元,比上年增加了一成左右。

  社会资金亦盯上财政补贴这块大肥肉,大家都争当中储粮的“帮手”

  对于天灾导致粮价飙升之说,也有不少人持异议。他们认为,洪涝灾害确实导致粮食减产,但还不至于让粮食价格升得这么高。

  虽然天灾不断,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仍有2462亿斤,仅比去年减产8亿斤,减产幅度只有0.3%,远远低于减产临界点的1%-2%,是历史上的第三个好收成。况且,夏粮在我国粮食总产量所占比重约为21%-23%,远不及秋粮所占比重。

  经济学家认为,粮食涨价,游资脱不了干系。中国粮食进口量很大,而且短期内难以迅速增产,自然就提供了粮价炒作的空间。再加上低迷的股市和受打压的房地产将大批资金挤出传统投机市场,粮食就成了最好的替代工具。

  今年,国家继续对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也就是业界所说的“托市”,并提高了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其中,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至1.8元/公斤、1.72元/公斤、1.72元/公斤。获得最低价收购小麦资格的中央和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每收购1公斤小麦,可获得5分钱的收购费用以及每公斤7分钱的年保管费用补贴,这意味着国有粮食企业每收购1吨小麦最多可获得120元的财政补贴。

  托市,使社会资金都盯上了财政补贴这块大肥肉,大家都在争当“中储粮”的帮手。每收一斤小麦,总共能挣6分钱。一般建一个简易一点的5万吨粮库只要200多万元,只要能收满粮食,不仅可以一年回本,还能盈利100多万元。在河南某县,游资拼命建粮仓,粮库数量爆发式增长,一年增加了3亿斤仓容,总仓容已经超过了当地的粮食总产量。一些私人粮库急于收回成本,甚至加价收购,每斤小麦除了贴进去2.5分钱的收购费外,有的还会把保管费也贴进去一部分。

  粮价平台被不断抬升,6月底,多个主产区的小麦收购价首次冲破1元/斤,远高于国家制定的最低收购价,并一度出现“抢购潮”。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分别在6月中旬与7月初口头和书面下达了停止收购的通知,但有的收储点还在偷偷收,从收购价格看,每斤比国家托市收购价格高0.08元左右,比去年提高0.11元左右,按他们的收购价,已经基本上不挣钱了。

  因为强烈的涨价预期,农民的惜售心理也越发严重。自小麦收割开始,市场价就已高于国家收购价,但因为惜售的缘故,一直有价无市,这在往年从没出现过。
   
    7月中旬,一份由国家粮食局撰写的有关粮价上涨原因的调研报告上报至国务院。该报告对推高小麦价格的多种因素作了全面分析,其中明确指出,国家粮食收购的“头号主角”———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7月16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新闻发言人陈萌山也公开承认,小麦涨价“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国家提高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以及今年增加了收购主体”。

  据了解,今年的夏粮收购并非只有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两家央企中粮集团和中国华粮物流集团所属企业也正式加入,小麦收购主体的增加,使小麦抢购战更趋激烈。

  最引人瞩目的,还是外资企业直接加入到今年的“抢粮潮”之列。世界粮油巨头、国际四大粮商之一新加坡丰益国际有限公司独资的“益海嘉里”粮油项目正式试水中原粮仓,“三夏”期间,益海嘉里首次在山东、石家庄等地介入粮食收购环节,而且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

  益海嘉里往年主要靠竞拍国有粮库收储的小麦来满足其面粉生产需求,而今年却直接委托主产区的一些私营粮食收购企业、粮食系统改制剥离的粮库等收购主体,代收代储小麦。益海嘉里集团给这些私营粮食收购企业提供收购价格与收购资金,完成任务后发放佣金。

  今年益海嘉里仅在山东济宁就投放了6亿元收购资金。按这个资金量和当前价格计算,他们能收到30万吨粮食。他们的资金量大,而且似乎不计较效益,只注重开拓和占领市场。

  国际四大粮商中的法国路易达孚,今年也开始介入中国小麦收购市场。其北京贸易公司负责人被问起今年在中国收购小麦的状况时,他说,在亚洲,中国粮食生产具有无穷的潜力,他们期待着路易达孚能够持续成长。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行业信息

相关资讯